俄羅斯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這句話的根據在哪里呢?主要來自法國的拿破侖和德國的希特勒。
沒辦法,這兩位帶領的大軍,基本上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可每次進軍俄國的領土,都是灰頭土臉地回去的。因此俄羅斯便留下了「戰斗民族」、「不可戰勝的民族」等著名稱號。
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一個強悍的民族,從來都不是莫名其妙出現的,必然是由悠久的歷史沉淀而來,那麼俄羅斯的歷史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歐洲古代,羅馬帝國代表著文明之光。剩下的都被羅馬人稱之為蠻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被羅馬人并稱為三大蠻族。
如今歐洲大片地區,基本都被日耳曼人給霸占了,比如說英國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德國的薩克森人、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法國的法蘭西人等等,全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
羅馬人做夢都沒想到,歐洲的文明之光,居然被昔日的蠻族給延續了下來。
凱爾特人本來在英國生活,後來維京海盜來了,凱爾特人被揍了一頓。羅馬人來了,凱爾特人又被揍了一頓,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來了,凱爾特人直接被整抑郁了,只能躲進深山老林里生活。
那麼斯拉夫人呢?這又是歐洲的另外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
如果說西歐被日耳曼人給霸占了,那麼東歐就是斯拉夫人的天下。
斯拉夫人準確來說,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東斯拉夫人,具體指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的人。 西斯拉夫人,主要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南斯拉夫人,他們集中在巴爾干半島,也就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等國家。
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東斯拉夫人,不管是地盤,還是拳頭,東斯拉夫人都是斯拉夫人當中的佼佼者。俄羅斯更是東斯拉夫人里的老大。
那麼東斯拉夫人具體是怎麼來的呢?這事兒其實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
過去斯拉夫人在烏克蘭、克里米亞一帶生活,可後來北歐的維京海盜穿過伊斯坦布爾,進入黑海,強行登陸了克里米亞。他們與當地的斯拉夫人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後來的東斯拉夫人。
這幫人可了不得,在公元882年,建立了強大的羅斯國,又稱基輔羅斯國。這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有組織的王國。驍勇善戰的維京人,為他們第一次注入了戰斗民族的血液。
等等,為啥說是第一次呢?別著急,到了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的鐵蹄又殺來了。恰好基輔羅斯內部諸侯林立,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帶領的蒙古大軍順便就攻克了基輔,滅掉了基輔羅斯。
這麼一來,東斯拉夫人便臣服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了。這個時候,蒙古人與當地東斯拉夫人結合,第二次為他們注入了戰斗民族的血液。
現在你知道東斯拉夫人如此驍勇善戰了吧?維京人和蒙古人,那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斗民族,有他們的加持,東斯拉夫人自然區別于南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成為了斯拉夫民族中的佼佼者了。
基輔羅斯發展到后期,已經出現了嚴重分散的現象,諸侯林立,誰也不愿意聽朝廷的調遣。早在公元11世紀中期,基輔羅斯就分裂成了18個公國。
到了12世紀30年代,誰還管朝廷啊!基輔羅斯就這麼成了一個個封建主的天下。
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帶領蒙古大軍西征,史稱長子西征。這次西征順利滅掉了基輔羅斯,其實就是接管了當地的各大諸侯而已。
基輔地區被攻陷以后,羅斯人的政治中心便向東北地區轉移了,這就是莫斯科地區發展起來的原因。順便提一嘴,「羅斯」轉變為「俄羅斯」,據某些專家分析,是因為蒙古人不太會發「R」音,所以在「羅斯」
前面,加上了「O」,就成了俄羅斯。莫斯科地區盤踞著大量的羅斯人,原本他們歸當地的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管轄,可蒙古人來了以后,莫斯科地區的諸侯思想比較活絡。他們通過賄賂拉攏的手段,得到了蒙古欽察汗國的信任,從此便從弗拉基米爾大公國中脫離了出來,于公元1283年自成一派,史稱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公國的主要工作,就是幫欽察汗國在地方上收稅。你想啊,掌握稅收權的人,手腳能干凈嗎?莫斯科公國憑借長期為蒙古人收稅的工作,立刻富得流油了!
實力壯大以后,公元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便兼并了周圍各路羅斯諸侯,取得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稱號。
欽察汗國是一個分封制的汗國,所以到了14世紀很快就走向了衰敗,但凡是個萬戶,都敢自稱一方諸侯。
所以說莫斯科公國在這個時候,也找到了發展的機會。公元1480年,伊凡三世在位期間,徹底結束了蒙古人對俄羅斯地區的統治。慢著,開頭不是說俄羅斯是不可戰勝的民族嗎?額。。。那就蒙古人除外吧!
伊凡三世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在位期間,不僅趕走了蒙古人,而且還在1472年,迎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索菲婭為妻。
東羅馬信奉基督教分支東正教,因此伊凡三世也將莫斯科公國的國教改成了東正教。甚至將莫斯科公國的國徽,改成了東羅馬的雙頭鷹,寓意延續羅馬帝國的輝煌,自稱第三羅馬。畢竟1453年,東羅馬帝國就被奧斯曼帝國給滅掉了。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自此莫斯科公國,便成功轉型為沙皇俄國了。
沙皇是啥意思呢?其實這是羅馬帝國的一種稱呼,也就是拉丁語里的「凱撒」,指的是「副皇帝」的意思。為啥叫副皇帝,不直接稱帝呢?
羅馬帝國的正皇帝,被稱為「奧古斯都」,副皇帝則被稱為「凱撒」,也就是沙皇。
這很簡單,因為莫斯科公國的領袖,原本只是個大公,從大公到副皇帝,這已經是跨過了國王了,你還想咋樣?
哪怕是稱沙皇,都引起了西歐各國的強烈不滿。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是皇帝還是沙皇,蠻荒之地的俄國,都不配擁有。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以后,開始了攻城略地的生涯。先后吞并了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地盤空前擴大。 公元1613年,哈伊爾·羅曼諾夫成為新任沙皇,標志著沙俄的羅曼諾夫王朝開始了。該王朝從1613年開始,到1917年為止,統治了俄羅斯304年。 公元1689年,沙皇彼得一世親政,開始了對沙俄的軍事、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運動, 從西歐學來了大量先進的技術,使得沙俄在短期內變得異常強大。 公元1712年,彼得一世將都城遷徙到了圣彼得堡,這里是窺視西歐的橋頭堡。1721年,彼得一世在大北方戰爭中,終于擊敗了強大的瑞典,拿到了波羅的海的出海權。
從這個時候開始,彼得一世得到了全俄羅斯人的贊許,因此他也將國號改成了「俄羅斯帝國」,自稱彼得大帝。這一年,也是清朝康熙六十年,再過一年,康熙大帝就去世了。
也就是說,其實從1721年開始,我們就不能再稱呼他們為沙俄了,因為人家不是沙皇俄國了,而是俄羅斯帝國了。
可為啥沙俄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1917年為止呢?其實這跟西方世界不承認俄羅斯帝國有很大關系。
在西方世界看來,17世紀的沙俄,依舊還是莫斯科公國,壓根就不配成為王國,更別提有什麼沙皇了。
所以說,西方世界的一系列文件當中,當時都稱呼他們為莫斯科公國。到了18世紀,彼得一世稱帝以后,這事兒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雖然彼得一世很強悍,可西歐各國就是不愿意承認俄羅斯帝國的存在,當然了,俄羅斯的強盛,已經使得他們不得不引起重視了,所以只能改口,稱呼他們為沙皇俄國。在他們看來,這已經是很給俄羅斯面子了。
所以說,其實整個18、19世紀,俄羅斯帝國,都在為了爭取帝國稱號而斗爭。不過很可惜,不光西方世界不愿意承認,就連俄羅斯本土的部分地區,依舊還是習慣用沙俄來稱呼自己。
從1547年,伊凡四世建立沙俄以后,俄羅斯對外征戰的步伐就沒有停歇過。
其實那時候他們只有莫斯科及其周圍的部分領土,地盤還比不上波蘭。16世紀末,伊凡四世拿下了各路汗國,將手伸到了西伯利亞地區。 18世紀初,彼得一世擊敗了瑞典,將地盤延伸到了波羅的海沿海。 18世紀末,葉卡捷琳娜二世,打服了奧斯曼帝國和波蘭,拿到了克里米亞、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庫爾蘭等地的土地。同時將手伸向了遠東。 19世紀,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約,從清朝手里奪走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征服了中亞各國。
因此,就算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失去了中亞、烏克蘭、白俄、波羅的海沿海的控制權,可依舊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依舊是世界第一。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