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球的存儲芯片市場,其實是被美、日、韓的廠商壟斷的。
如下圖所示,三星、SK海力士、美光、鎧俠、西部數據這5大廠商,占了全球DRAM+NAND存儲芯片市場份額的95%。
所以這5大廠商,牢牢的掌握在著存儲芯片的定價權,同時也實行技術壟斷,不讓其它存儲芯片廠商,有出頭之日。
不過,這個局面,被中國的長江存儲打破了。這家2016年才成立的小存儲企業,僅7年時間,就實現了市場從0到5%左右的突破。
不僅如此,這家成立僅7年的企業,在2022年的時候,全球首發232層堆疊的3D NAND閃存,打破了美、日、韓的技術封鎖,在技術上成為了全球第一。
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這可能是中國芯片產業有史以來,第一次領先于全球,也證明了中國人只要努力,再尖端的芯片產品一樣能夠做到全球第一。
這當然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美國對長江存儲進行了打壓,對128層及以上NAND Flash的供應鏈進行封鎖,不允許這些設備,賣到中國來。
甚至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在禁令執行前買到的先進設備,在維護、修理時都會受到影響,連修理這些受限設備,都需要許可證,否則壞了就沒法用了。
不用懷疑,這對長江存儲而言,影響是非常大的,畢竟擴產受限,同時研發更先進的工藝,也會受限,畢竟目前芯片產業鏈領域,美、日、歐占壟斷地位。
本來最先量產232層3D NAND閃存,領先于三星、美光等企業,可以借這個時間窗口好好的搶一波市場,但被美國制裁之后,時間窗口消失了,同時讓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企業,有了追趕甚至超越的時間。
比如SK海力士,之前公布了其最新的321層堆疊4D NAND Flash閃存樣品,而三星、美光也先后公布了自己最新的300+層的 NAND閃存,明顯從原本的落后長江存儲,變成了領先長江存儲了。
可見,國產半導體產業真的要發展起來,我們就絕不能依賴國外供應鏈,來研發自己的先進技術,否則就如空中樓閣,別人一捏就死。
只有依賴自己供應鏈研發出來的先進技術,才是真正自主可控,不怕被別人卡脖子,沒有后顧之憂,所以國產供應鏈加油吧。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