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可分為早秋,中秋,晚秋,早秋秋陽燥烈,暑熱未退,燥熱病邪襲肺,多屬溫燥咳嗽;而晚秋時節,天氣漸冷,寒風肅殺,多為寒燥之邪犯肺,津液耗損,多為涼燥咳嗽。涼燥證與溫燥證,同為秋燥之候,但其病性有寒熱之別。
溫燥咳嗽證:病發于早秋燥熱偏盛時節。癥狀多為:干咳,咽癢,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代表方:桑杏湯加減。 常用藥有:桑葉、杏仁、薄荷、豆豉、前胡等。
涼燥咳嗽證:病發于深秋時節。癥狀多為:干咳,咽干鼻燥,口渴不甚,少痰或無痰,或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代表方:杏蘇散加減。
常用藥有:杏仁、蘇葉、半夏、陳皮等。
除了中藥辨證施治之外,中醫還可以結合多種特色療法治療咳喘。
穴位貼敷;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通過選取不同的穴位貼敷,能有效治療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等慢性肺系疾病。
灸法:根據病情選取合適的穴位,并搭配合適的灸法,如外感風熱咳嗽可選取肺經上肺俞、列缺、合谷、風池再配合大椎穴等進行針灸瀉法;內傷體虛感冒咳嗽選用全身保健要穴如足三里、神闕、膻中、肺俞等進行艾灸起到補肺益氣的作用;體虛長期慢性咳嗽更有針對全身進行調理的膈姜督脈灸補充元陽,緩解咳嗽;另外拔罐、耳針、耳穴壓豆等適宜技術在臨床也有不錯的療效。
中藥膏方:根據個人體質,結合舌苔脈象及其他兼證,專人專方,適合秋冬服用。如我院肺病科的膏方,如養肺益腎膏加減、扶正養肺膏加減,具有緩解咳喘癥狀,調和人體氣血,增強臟腑功能的效果。
本文指導專家:武漢市中醫醫院肺系病科副主任醫師 盧麗君
來源:科普大講堂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