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
生活好不好,不在于物質多豐富,地位多高,就在「做」與「說」之間。
六十歲之后,你就是家里的老人了,如果一直嘮嘮叨叨,不僅會讓家人煩躁,還會把外面的禍端,引到家里來。堅持少說、多做,狀況就改變了。
因而,最好的活法,就是管好自己,三不知,四不問。
01
三不知,活輕松。
如果說,一個人的內耗,多半是自己找來的。也許你不服氣。
但是靜下來想一想,還真是這樣一回事。原本和你無關的事情, 知道了,那也因此戰戰兢兢,產生了焦慮感。
作家喬葉寫過這樣一段話:「有太多太多已經知道的事情,讓我這個愚笨的人在知道之后,既無能為力,也沒有感覺到幸福。」
人,心靈里,煩惱多了,幸福就少了;眼睛里,雜草多了,花朵就少了;鼻息里,腥味多了,芬芳就少了;耳朵里,噪音多了,音樂就少了。
你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可以讓你幸福的東西,若不是,那就統統不要。
工作和學習中,我們把「一問三不知」,當成是一個笑話。
但是對于老人,不知道,比知道更好;用行動來減少內耗,就輕松了。
其一,忙起來,不知變老。
有一天,大智禪師去拜訪二十年未見的師父佛光禪師。
一見面,就問:「師父安康?」
佛光說:「每日講學說法,著述抄經,忙得不亦樂乎。無暇變老。」
忙著忙著,就忘記了變老這一回事。想起來還真的不錯。
時間在走,人在忙碌,因此就不會總是想著生死的迷惑,更不會悲哀。
整日空閑,就會想到,未來還有多少天,自己多少歲,也會聽到同齡的人,一個個離去的壞消息。
其二,學起來,不知疲倦。
看過一句禪語:「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為什麼山花,年年歲歲都美麗,不是因為不會凋零,而是因為一直花朵凋零后,還要蓄力,迎接下一個春天。
水流到了水塘,水很深,因此倒映了天空的美麗。
若沒有什麼意外,六十歲之后,我們還有幾十個春秋。有什麼理由,就不蓄力了呢?
持續讀書,學技藝,琢磨新興事物,你會發現自己活力滿滿,從而沒有了疲憊感。
無所事事、腦海空空的人,慵懶地躺著,這才是最疲憊的啊。
其三,靜起來,不知孤獨。
北宋的司馬光,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不得不隱退。他在洛陽,修建了「獨樂園」。
園子里有花草,竹子,還種了中藥材,有一個水塘可以用來釣魚。這一住下來,就是十多年。
司馬光說:「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柅,耳目肺腸,悉為己有。」
安安靜靜過日子,才有更好的心情,看明月,才能聽風的呢喃,外面的風景都是自己的,在心上,自由流淌。
晚年的孤獨感不見了,你的內心就豐盈了,你周圍的一切,都會變成滋養生命的東西。
02
四不問,集德福。
太多的人,六十歲之后,無聊開始了,就變成了「包打聽」
。就怕身邊的事情,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一點,不是特別清楚。
提問是很容易的,但是問題會扎傷別人,也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沉默是金,開口是銀」,這樣的道理,你是要堅持的。
首先,助人,不問回報。
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不圖回報,這才能積德積福。
若是老人要了回報,或者打電話讓人送點什麼,那就把回報自己拿走了,子孫就得不到了。
人老了,留下德行給子孫,比一大筆錢、大房子更好。
然后,育兒,不問家事。
六十歲的人,教育兒女,和三十歲的人教育兒女,區別很大。
你的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就少去打擾了,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管控能力。
兒女的小家庭,和父母的家,不能捆綁在一起,不是真正的一家人。
讓兒女自由發展,你就會發現,什麼都不要問,他們該告訴你的,會告訴你,不該告訴的,都做好了。
就是兒女和配偶有矛盾,也不要問。非得問的,是有人生攻擊、失婚、違法犯罪之類的大問題,但是大問題一般的家庭沒有。
再后,帶孫,不問學業。
六十歲了,退休了,就去帶娃。
不退休的人,能幫兒女一點是一點,帶娃也是首選。帶著孫子,慢慢走,公園里看看,學堂里走一走。這是好日子。
但是很多老人,承擔了教育孫輩的任務,這就麻煩了。
隔了幾十年,還要拿起課本,你能夠看懂,但是教育的方法不一定對。時過境遷,教育也多次改變,學校也滄海桑田。
隔代的教育,是不太可取的。管好孫輩的生活,把教育交給子女吧。
最后,孝老,不問盈虧。
也許我們六十歲的時候,老父母還健在。你應該更加孝順父母,多一些陪伴。
經濟方面,你給父母多少,就不要對比兄弟姐妹了。吃虧是福,這時候體現最清楚。
當然,你還可以孝敬叔叔、姑姑、舅舅等,這是傳遞好家風,也是讓子孫記住老一代人的恩情,珍惜血緣。
你不去問清楚,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瑕疵,就少了很多。大家沒有太多的摩擦,大家庭就變得和諧幸福。
03
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分寸感的。
你要做什麼,說什麼,忍住什麼,放棄什麼,得到什麼,分寸對了,那就舒服了。
你最該知道的,就是自己要做什麼。
你最該問的,就是別人需要你幫什麼。
六十歲,但真是不算太老,是老人群里的年輕人,怎麼不與時俱進呢。
往后余生,做一個勤勞,話少,內心簡單的人,始終寧靜致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