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有著「明王」的美名,但他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千古佳話。然而,在他的后宮還隱藏著一個才華橫溢而命途多舛的女子——東宮正一品皇妃江采萍,史稱梅妃。
梅妃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她本是南方才女,卻被選入了帝王后宮;她才華過人,深得寵幸,又因為妒忌掉入宮中深淵;她命運悲苦,卻成為千古女性悲劇的典型。梅妃雖然不如楊玉環走進歷史典籍,但她那段酸甜纏綿的宮廷風云,也頗具戲劇性。
梅妃生于唐玄宗開元八年,父親江仲遜是一名秀才出身的儒醫。江仲遜沒有兒子,只有這個已經三十多歲才生下的女兒,自小就把她當成掌上明珠,精心教導。
梅妃聰慧過人,六藝俱全,尤其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梅妃天資聰穎,自小便開始學習古典典籍,能背誦大量的唐詩,深得江仲遜鐘愛。
江仲遜一門心思都放在梅妃身上,為她聘請當時最好的老師,教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藝術修養,他期待梅妃能成為一個繪畫、詩詞俱佳的才女。
在江仲遜的精心培養下,梅妃的詩詞造詣日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確博采眾長,眾多藝術都融會貫通。
她天生麗質迷人,再加上深厚的內涵修養,在未入宮前的日子里,已經讓江仲遜對她愛屋及烏,自豪不已。在江仲遜心目中,梅妃就是他的掌上明珠,無可挑剔的完美女兒。
十五年前,太監高力士奉玄宗之命,為皇上尋訪佳麗。
他來到福建莆田,聽說江家有個美貌絕倫的女兒,便前來相聘,將年僅十五歲的梅妃帶入宮中。
高力士奉命尋找美女進入宮服侍皇帝已有多年,他尋訪天下才女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為玄宗選一位不僅美貌超凡,內在涵養也高雅脫俗的佳人。
在來到莆田之前,高力士已經在各地選拔了許多美貌的才女,但都是普通的容顏姿色,沒有人能真正打動他的心。當他聽說江家女兒美麗非凡、才華橫溢,高力士便立即擇日前往江家相訪。
果不其然,一見梅妃就被她天生的姿色驚為天人。更難得的是,和別的才女不同,梅妃不僅外表出眾,她的藝術修養更是令高力士刮目相看。
高力士立刻加重禮聘來,決意一定要將這才華橫溢的梅妃獻給玄宗。當梅妃來到皇宮,她如水墨畫中走來的仙女般清新脫俗,瞬時便成了后宮中的一股清流。
當時,玄宗后宮佳麗云集,艷后盈庭。梅妃不染煙粉,素淡妝飾,清雅脫俗,瞬時便成了后宮中的一股清流。玄宗深居后宮,除政事外,最喜愛的就是與佳麗們觥籌交錯、賞玩音樂。
后宮中大部分妃嬪都喜好濃妝艷抹,穿著華麗艷俗,目的就是討好皇帝。她們伶牙俐齒,善于娛樂玄宗。
梅妃來到后宮,卻像一股清流,不落俗套,不弄花俏,只以寧靜端莊的儀態,靜靜地展現自己的內在品質,這更令玄宗心馳神往。
在富麗堂皇的后宮生活中,梅妃就像一盆潔白的梅花,愈發顯得高潔脫俗、不染塵埃。
梅妃尤其嗜好梅花,每每梅花盛開之時,她便翩翩起舞,姿態婀娜動人。玄宗非常滿意,特地在梅妃宮苑種滿梅樹,并親筆題名「梅閣」「梅亭」,封她為「東宮正一品皇妃」,更親昵地稱她為「梅精」。
梅妃不僅善于舞蹈,還能把舞姿與詩意完美結合,每次梅花盛開,她便會賦詩吟詠,寫下美麗的詩篇,然后翩翩起舞,配合自己的梅花賦舞出最美的動態畫卷。
玄宗每次目睹梅妃的梅花舞蹈,都為之傾倒。梅妃用舞姿演繹梅花高潔脫俗的品質,恰如她自己像一朵高嶺之花,且舞且詩,將梅花的神韻完美演繹,讓人眼前一亮。
玄宗對梅妃的舞蹈與詩詞才能愛不釋手,每每賞梅時便召她到身邊。
他在梅妃的宮苑四周遍植梅樹,還為梅妃起名「梅精」,可見他有多寵愛梅妃與梅花合一的獨特藝術魅力。
然而,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二年,玄宗的心被當時已年近四十的壽王妃楊玉環牽走了。為得到楊玉環,玄宗不顧萬人撻伐,還是將她納為貴妃。
楊玉環這時已經年近四十,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正值風華正茂的時候。她天生麗質,又擅長歌舞,極富魅力。
玄宗初見楊玉環便為她的容顏所折服,再加上她妖嬈動人的舞姿,玄宗直把持不住,終于不顧道德輿論,強行將楊玉環納為貴妃。
楊貴妃一進宮就受到玄宗的寵幸和嬌寵,玄宗的寵愛也集中在她一人身上。楊貴妃很快便掌控了后宮實權,梅妃失勢的日子也從此開始。
梅妃性子高傲,不善爭寵,漸漸失去了玄宗的寵幸。楊貴妃更是嫉妒她的才華,設計陷害,梅妃被打入冷宮。
從楊貴妃入宮開始,梅妃便感到玄宗的疏遠。她性子高傲,不像其他妃嬪那樣諂媚討好皇帝。梅妃寧愿保持矜持,也不屑去爭寵。漸漸地,在楊貴妃的算計下,梅妃完全失寵,不再受玄宗寵幸。
更要命的是,楊貴妃嫉恨梅妃的才藝和姿色,便設計陷害她,讓玄宗認為梅妃有失德行。梅妃終于被打入冷宮,在閉門思過。
梅妃從寵妃淪為冷宮囚徒,命運的巨變讓她痛心疾首。她明白這都是楊貴妃在背后搗鬼,但是她沒有辦法與楊貴妃抗衡,只能認命進入冷宮。
曾幾何時,她還是玄宗寵愛的梅精,現在卻成了冷宮中的階下囚。梅妃倍感命運的無常與悲涼。
一日,梅花爛漫時,玄宗忽然想起了曾經的紅顏知己,讓小太監將梅妃請到翠華西閣賞花。這一天梅花怒放,空氣中彌漫著梅子的香氣,玄宗忽然想起了多年前與梅妃在梅花樹下翩翩起舞的歲月。
回憶起梅妃婀娜多姿的梅花舞,和她朗朗吟誦的梅花詩篇,玄宗心中一軟,決定召梅妃到翠華西閣重溫舊夢。
就在兩人再次相見、曖昧繾綣之時,楊貴妃嫉恨難消,在一旁竊聽,怒沖進閣中。
玄宗見狀,只得匆忙將梅妃藏入夾墻。楊貴妃嫉妒心極強,她敏銳地察覺到玄宗對梅妃的想念,便早早蹲守在翠華西閣附近。
梅妃來到西閣,和玄宗正要重溫舊夢之際,楊貴妃沖進室內,玄宗趕緊將梅妃藏起來。梅妃和楊貴妃這一遭遇更加讓她認清自己在宮中只是一個沒有尊嚴的囚徒,完全被玄宗和楊貴妃掌控著。
事后,楊貴妃雖然暫時被打入冷宮反省,玄宗卻再也沒有召見過梅妃。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慕太過深沉,即使她嫉妒心如此強烈,仍舊寵愛她如初。
反而是梅妃,早已在玄宗心中沒了位置。梅妃自知大勢已去,玄宗與楊貴妃的關系她已無力介入。
她失去自由,失去尊嚴,只能在冷宮中等待著最后的審判。她明白自己毫無翻身可能,玄宗和楊貴妃牢牢掌控了她的命運。
梅妃心如死灰,想起漢朝陳阿嬌的故事,便托高力士轉達自己的心意,希望玄宗能再次寵幸。梅妃被囚禁在冷宮中,對自己已經失去的青春美貌和自由感到惋惜和絶望。
她再三思量,決定孤注一擲,通過高力士傳話給玄宗,希望能找回玄宗的寵幸,重拾自己的尊嚴。梅妃聽說漢朝妃嬪陳阿嬌曾通過賦詩重新獲得皇帝寵幸,便想效仿這個先例。
不料,高力士已經倒向了楊貴妃,不肯幫梅妃傳話。梅妃這才明白,她在宮中孤立無援,連最后一線希望也破滅了。
梅妃只得親筆寫下《樓東賦》,附上自己的白玉笛,讓人轉交給玄宗。這是梅妃最后的絕望舉動。
她寫了一篇心碎的樓東賦,表達對玄宗的思念之情,又把自己最心愛的白玉笛一起送給玄宗,希望能打動他的心。
梅妃明知希望渺茫,但她已經一無所有的境地,也只有孤注一擲了。她整夜淚流滿面,而后親手將賦詩和白玉笛交付使者,讓它成為自己對玄宗最后的告別。
玄宗看了這篇賦,終究也不是鐵石心腸,但礙于楊貴妃,最后也只是派人偷偷摸摸,賞了梅妃一斛珍珠。
玄宗看到梅妃最后的心聲,也不禁感慨萬千。他明白梅妃的絕望與無奈,也體會到她對自己真摯的情感。
但是多年來他與楊貴妃的關系已經牢不可破,梅妃對他來說只是回憶中一個美好的曾經。所以盡管觸動,但他也只是賞賜梅妃一些珍珠,作為對過去情誼的緬懷。這已是他對梅妃能給的最大善意了。
梅妃知道大限已至,便將珍珠和一首《謝賜珍珠》的詩送還給玄宗。梅妃收到玄宗送來的珍珠,心中五味雜陳。
她明白這代表自己在玄宗心中已無機會,便將珍珠盡數退回,和一首道別的詩篇一同送給玄宗,正式與他斷了聯系。
珍珠對現在囚禁中的梅妃來說已無任何意義,它只代表她和玄宗之間感情的終結。
梅妃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絕望、惋惜與無奈,同時道別訣別往昔種種。她知道,一切已經結束。
梅妃的一生坎坷,卻也彰顯了一個女子在宮廷中的無奈命運。她付出真心卻得不到回報,其剛烈氣節與柔弱身份形成強烈對比,成為宮廷悲劇的典型。玄宗的薄幸與楊貴妃的嫉妒加速了梅妃走向末路,她的悲慘遭遇預示著盛唐的衰落。
梅妃的傳說激發了后人的想象,成為一個渺小女子抗爭命運、追求真愛和自由的象征。她雖離世多年,但那份不屈的精神和對愛情的堅持,仍令今人動容。無論真假,梅妃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不朽的悲劇形象之一。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