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孩子小智被學校老師當眾批評,批評內容讓同事沒辦法接受,目前她正在與學校領導溝通。用她的話來說,若溝通不到位,就會報警。
同事查看了學校監控,事情的經過大概是:上課時,老師請同學起來回答問題。正當別的同學在回答時,坐在第一排的小智用手摳了耳朵,老師以為他是捂住耳朵不想聽。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批評了孩子。
「你怎麼這麼沒禮貌、不懂得尊重人;看到你都煩,滾到后面去站著,別影響我們上課.
.....」老師批評著小智,而小智這時飽含眼淚的坐在座位上,并沒有起身。
看著沒起身的小智,老師停止了講課,走在小智身邊,一遍遍地叫他「滾起來,再不起身,老師就要動手拽你了。」
小智依舊是坐在座位上輕聲的哭泣,并沒有起身。這時,老師就一把拽起小智,就像教室后排一扔,小智馬上就摔倒在地了。摔下去時,手掌先著地的小智,被擦破皮,有些滲血了。
忍住疼痛的小智,爬起來默默地站在了教室后排。看完同事拍攝的監控視訊,文文爸第一反應就是:我要是小智,當時肯定想找個地洞鉆下去。
且不說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罵,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光是老師說的這些話,即便是一個成年人,都會感到十分難堪。
而這一切的起因,不過是在同學回答問題時,小智抓了幾下耳朵。後來,據小智說是,當時覺得耳朵很癢,就用手去抓了耳朵。
在文文爸看來,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即便小智的動作不合時宜,也完全不能成為一位受過專業教育的老師隨意辱罵學生的理由。
七八歲的孩子正處于身心發育時期,很多行為習慣都需要老師、家長的批評與糾正。但批評絕不是沒有界限的批評,更不能打著「教育」的旗號,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對于任何一個家長而言,看到孩子在班上被老師當眾批評,批評內容還這麼不堪入目,內心深感無力的同時,也會非常愧疚自責。
愛孩子,是每對父母與生俱來的本能!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更有些孩子因為膽小或懼怕老師,在學校即便被欺負了,也是不敢回家給父母說的。
學校本是一座讓孩子們無憂無慮、開心學習的象牙塔,但在這座類似「微型社會」的象牙塔中,處處皆是欺負與被欺負的孩子。
據《看見校園霸凌》調查報告顯示:50%以上的人,都曾被別人欺負過或欺負過別人。
無論是欺負還是被欺負的孩子,能真正做到「沒有影響、不受一點傷害」的屈指可數。而被別人欺負的孩子中,有40.83%的孩子都會徹底放棄學業。
每次看到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的信息后,內心深感一陣揪心。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易被欺負呢?家長在平時的養育中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一位班主任朋友說到:仔細分析一些常見的校園霸凌事件,發現每次被欺負的孩子,多來源于這幾種家庭。
①「媽媽,我被同學打了」——「沒關系」
文文爸讀小學那會兒,個子矮不說還胖,經常被同學叫「小胖子、卡門(太胖會卡住門)」等綽號,動不動還會被欺負。
有次,我上完廁所回教室,剛進教室,一個同學就把腳伸出來,我踢到后重重地摔倒在地。回頭看,那個同學正咧嘴大笑。我起身就跟那個同學打起來了。
事后,老師通知雙方家長來學校。我看到媽媽來后,以為媽媽會幫我撐腰,就邊哭邊把傷口給她看,希望她能幫我討回公道。
對方家長看到我下巴的傷口后,邊讓孩子給我道歉邊說帶我去醫院看看。
可老媽立馬說到:都是小傷口,不礙事!
看到媽媽的態度后,我很是生氣,當成就沖媽媽大喊道:什麼叫不礙事,下巴都磕破了......那時對媽媽真的太失望了,她的一句「不礙事」就像一盆涼水,徹底澆滅了我對她的所有希望。自那以后,我對她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也很少跟她說學校發生的事兒。
用班主任朋友的話來說,一個報喜不報憂的孩子,一個孩子被欺負后,父母不能撐腰的孩子,在學校就很容易被人欺負。
②「他不打別人,為何打你,你別去惹人家啊?」
有些家長當聽到孩子被人欺負后,總是習慣性地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總覺得是自家孩子的問題。
鄰居家兩口子就是這樣的人,有次,他家孩子在院子里玩球,球被人搶了,他在搶回的過程中,被對方用球狠狠地砸中了腦袋。
當孩子告訴父母時,他父母說的是:院子里那麼多玩球的人,為什麼他只搶你的球,只打你,是不是你先打了人家啊?
孩子忙搖頭否認,這是他父母還是一味地和稀泥說到:沒關系,以后你也別跟他玩了,別去惹他,他就不會打你了。
後來,文文爸給鄰居兩口子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告訴他們并不是他家孩子的錯,應該讓那個孩子道歉。鄰居則表示:「小孩子鬧別扭很正常,不用那麼較真」。
孩子被欺負,本就是他們最無力、最無助的時候,此時若向父母求助,沒有得到期望的幫助不說,還被父母羞辱一番,內心肯定是對父母失望透頂。
這類孩子以后多半是,甭管受多大的委屈,都可能不會跟父母講了。當忍受成為一種習慣后,欺負他的人就可能會更加的肆無忌憚,被欺負也是常事了。
③家長習慣性忽視,孩子的求助
有次去同事家串門,剛進門就聽見她兒子邊哭邊說: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被起綽號「胖子」,他很不喜歡這樣。
同事聽聞反而說道:你不要理他們,好好學習比他們成績更好就是了。
同事說的很輕松,但對于孩子來說,就如同一把枷鎖,將孩子緊緊的鎖在自我懷疑中。當孩子被同學欺負,向父母求助時,若父母習慣性地選擇忽視,不正視孩子的求助,孩子就可能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所以,當孩子被欺負后,作為監護人的父母,得給孩子「遮風擋雨」,才會讓孩子更有勇氣抵擋風雨!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