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今天一则#北京中小学7月11日开始放暑假#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据悉,北京市小学一至三年级6月15日返校复课。
时至6月,全国各地的学生基本已经正常复课了,家长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有家长说,在家学习两个月,终于体会到老师的艰辛与不易。
面对学习,孩子不起床,爱偷懒,总是找借口不做作业。
作为家长,又要挣钱养家,又要督促孩子,分身乏术,怎一个“累”字了得。
“开学了,孩子回到学校,就能自觉了吧。”
在此,想对家长们说,不要以为开学就能完全放松了,孩子在网课期间埋下的隐忧,会在开学后一一出现。
优秀孩子都是家长悉心培养出来的,熊孩子都是家长惯出来的。
家长若不严格管教,吃亏的一定是孩子!教育路上,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
1
网课不自律的孩子
开学后将一败涂地
上网课那段时间,网上盛传一句话:
网课一结束,学校一聚首,高下立判,一分耕耘就是一分收获!
一堂网课,不过是学知识的地方,知识不会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但自律让人有了高低之分。
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风貌完全不一样。
有孩子翻山越岭、爬上天台学习,哪怕路灯再昏暗,也一定要先完成作业。
有孩子不听课,不做作业,甚至把打电话催交作业的老师举报上教育局。
他们还在为钻了空子而得意洋洋,却根本不知道自己输掉了什么。
他们输掉了成绩。
他们输掉了知识。
他们输掉了自律。
在家学习,全靠自律!不自律的孩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开学摸查后,一次考差未必能让孩子警醒,但若孩子一直不自觉学习,就会在求学这条路上狠狠摔跟头。
对学习无心的孩子,对未来就更加无力,将来拿什么立足,如何谈实现人生价值?
2
管教不严格的家长
吃亏的一定是孩子
有一位老教师感叹:“同样上网课,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有家长有两三个孩子,孩子扎堆上课,她却能游刃有余地度督促孩子听课、做作业、自己学习。
有家长只有一个孩子,却宠得毫无底线,孩子说作业太难那就不做,孩子说老师不好那就投诉,孩子说不想学习那就退学……
孩子不懂事,家长岂能不懂事?
真正促使孩子成才的,必然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严格管教。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
宅家期间,孩子不能指望老师的亲身指导,不能指望同学的互帮互助,只能指望家长的严格管教。
但家长,是断不能指望孩子能自觉学习的。
你管了,孩子至少愿意好好学;你若完全不管,孩子就真的不学了。
孩子不自觉,是被宠出来的,你若一再纵容,就是眼睁睁看着孩子输得一败涂地。
3
教育不能图省事
越怕麻烦越麻烦
有一个孩子从来不交作业,老师天天催,无果,于是请家长督促孩子交作业。
家长被催烦了,干脆将老师拉黑。
老师哭笑不得,催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但家长不管不顾孩子,那就是不负责任。
诚然,家长除了要操心孩子的学习外,还要忙工作,做家务,确实十分不容易。
可是,又有什么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更有意义呢?
教育是不能怕麻烦的,怕一次,孩子学好的机会就少一次。
北大教育专家曾经指出:“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会变成悲剧。”
那些觉得赚钱最重要的家长,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长,等到孩子教育失败了,才真正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也会成长。
父母教育孩子可以“静待花开”,但千万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更不要忘了“默默耕耘”。
4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
别指望孩子天生自觉
家长常常抱怨:“我也想让孩子自律啊,可是我的孩子天生就不行!”
一定要明白,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教的结果。
光靠老师是很难教好孩子的,更何况如今老师远在千里之外。
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甚至当起甩手掌柜。管教孩子,本就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你的陪伴越用心,孩子就学得越安心;你的教育越严格,孩子就进步得越快。
去年广西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坦言: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纵容,就要严加管教,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
教育是为了改良天性,任何好的品质,必须从小打好,为孩子的将来铺路。
当孩子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不想坚持好习惯时,你要狠心逼他一把,才不会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吃亏流泪。
父母的管教是基础,孩子的自觉是结果,每个孩子优秀的背后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5
父母若不能做好榜样
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就像曾国藩,为了让子孙后代谨记勤俭之道,他把“勤”列为家训中最重要的一条。
为了让子女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他不仅亲自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还
每日监督,不容许孩子偷懒懈怠。
在曾国藩的监督管教下,曾家的子女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建树,曾氏后人也无一纨绔。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力量就是榜样的力量。
父母树立的良好榜样,让孩子时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向父母靠近。
父母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以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带领孩子进步,就是最好的教育。
培养自觉性的过程很复杂,也很漫长,越早培养越好,孩子越受益。
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6
再好的老师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再好的学校比不过家庭的全力支持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出力。
父母细心照料,老师教书育人,社会全力支持,让孩子充分吸收成长的养分。
然而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面对四五十个孩子,一视同仁才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能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但孩子的种种品德,几乎都来源于父母的示范、家庭的教育。
学校能为孩子提供安心成长的地方,但“尖子生”不只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配合和支持。
身教胜于言传,老师说100句也抵不上父母的一次亲身示范。
一个自觉且优秀的孩子,必定来自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
希望所有家长明白:
无论您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困难与复杂,但还有一项更重要、更困难、更复杂的工作等着您,那就是育人。
7
真正的教育要拼爹妈
请各位家长亲力亲为
曾有家长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父母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
董卿父亲让孩子自小背诗、默写、读名着,养成她热爱阅读的习惯。
时至今日,董卿依然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让知识浸透她的灵魂与气质。
武亦姝父母为了教育孩子,放弃了打麻将和玩游戏,每天陪着孩子读书写字。
这才有了《中国诗词大会》上惊才艳绝的才女武亦姝,以及清华大学军训中让老师折服的新生武亦姝。
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不能光想,必须要有行动。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自己变得优秀,因为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教育当中。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律、自觉性,很难坚持去做一件事情。
而父母的教育可能严厉,但却能帮助孩子坚持到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请各位父母务必对孩子亲力亲为,别让一时的偷懒造就终生的遗憾。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