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一種野草,它通常寄生在別的植物根部,靠吸取宿主的營養為生,它就是獨腳金。
它的這個特性比較像菟絲子植物,但菟絲子是完全寄生在別的植物莖上,看不到根,所以菟絲子也叫無根草。而獨腳金是寄生在根部,通常叫它半寄生植物。
由于獨腳金愛長在莊稼地里,尤其是玉米地里、高粱地里、大豆地里、甘蔗地里比較愛長,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所以農民都很討厭它,看到了都會想辦法清理掉。
殊不知它可以價值珍貴的野草,如今很多人都在找它。在不懂它價值的農民朋友眼中,獨腳金是害草,懂它的人把它當寶。正所謂「識得為寶,不識為草」。
獨腳金一年生半寄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通常20厘米高左右,莖單支直立生長,少分枝。
葉狹窄細長,花單朵腋生,花冠常黃色,稀紅或白色,全身長滿絨毛,比較好辨認。
獨腳金在民間也有稱之為疳積草、獨腳柑、細獨腳馬騮、地丁草、馬佬含菊、金鎖匙、地蓮芝、鹿草等。來看看你的家鄉怎麼稱呼它?
在這眾多稱呼中,其中當屬獨腳金的名氣為最大。尤其生長在寄主的根上,就好像金雞獨立單腳站在桿頭上,從而得名獨腳金。
獨腳金曾經在農村算得上一種比較好找的野草,喜歡生長在潮濕、寒冷、半陰涼的生長環境,生命力頑強,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別小看這種其貌不揚的小野草,雖然在我國分布廣,但很多人知道它的價值都去挖,如今也不好找了,市場上更是賣到幾百元一斤,可見其珍貴之處。
獨腳金到底有何特別之處,賣這麼貴還有市場?這里不得不提它的較高的藥用價值。
獨腳金其實一種傳統草藥,在《本草綱目》、《本草圖經》等醫藥典籍中都對有記載。稱其味性味甘、平的清熱類草藥,具有清肝、消疳積、健脾、助消化的功效,尤其對小兒脾虛肝熱引起的疳積癥狀,厭食偏食有較好的效果佳。
獨腳金在民間有「孩兒草」的說法,意思是它可專門用于治療孩童類疾病,很多人燒湯時都會加上獨腳金,作為食療輔助治療。
炎炎夏季,如果長時間在戶外就會容易中暑,這時就可以用獨腳金煎水喝,或者煮涼茶當茶飲喝,可以防止中暑。
獨腳金也叫疳積草,主要得名與治療疳積效果好。
疳積意思是由于飲食或者喂養不當、先天性脾胃弱等原因引起脾胃功能下降,從而形成疳積癥,主要發生在小孩身上,表現為面黃肌瘦、肚腹膨脹。
這時就可以把獨腳金切成片,與瘦肉一起煮熟,煮好以后喝湯吃肉,可緩解疳積。
獨腳金還可以祛濕退黃,尤其是對濕熱導致的黃疸效果明顯。
在農村也有些老人喜歡用獨腳金、太子參、麥冬煲瘦肉粥當作養生粥來喝,可清熱消積、益氣健脾、養陰潤肺,進而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發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獨腳金的價值,也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再加上過度采挖,過量使用除草農藥,如今野生獨腳金也不好找了。
據查中藥材市場上獨腳金甚至賣到600一斤,可見其越來越珍貴了,如果你的家鄉也有獨腳金,可要好好愛護它了。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