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想象,在年紀還小時失去父母,從此無依無靠,日子該怎麼過?一位男孩就身處于這樣的慘況之中,他的童年接連遭遇不幸,3歲時母親走了、12歲時繼父也因病離去,看似毫無希望的人生,他卻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獨自頑強地生活,他的精神也感動了周遭無數人,讓各界紛紛提供協助。
他到底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坎坷的童年生活
2001年,韋仁龍出生于廣西,當地村落經濟極為落後,農民以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為主要經濟來源,韋仁龍的家則是貧困區裡的貧困戶。父親韋雙錦是韋仁龍的繼父,韋仁龍剛出生就隨母親來到了韋家。
奶奶在父親很小時就走了,爺爺也離去多年,一家子居住在一間四處漏風的土磚房裡面。
這間房當年是軍隊臨時存放糧食的倉庫。因無處容身,被奶奶借過來居住的。
父親很疼愛韋仁龍,視為己出。一家子雖身處陋室,生活貧困,但也過得溫馨幸福。
但天有不測之風雲。2004年,韋仁龍剛滿3歲時,母親突發疾病,不幸離去了。韋仁龍當時已開始懂事,失去母親讓他悲痛不已。
繼父對他視如己出
幸好父親沒有放棄他,因為家裡沒有人照顧,父親決定帶上韋仁龍外出打工。
父子倆來到了海南,早上父親上班前,做好飯留給韋仁龍中午吃。韋仁龍就一個人待在出租房裡面等父親下班。在父親的指導下,韋仁龍學會了洗衣服、做飯。
空閒時,他也去旁邊的小公園裡玩一會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可能沒有想到,從小讓韋仁龍學會自立,為他以後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因為長年的勞累,加之營養不良,父親患上了嚴重的病,無法負擔較重的工作。慮到韋仁龍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父子倆不得不返回老家。
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父親在家種地、養豬。7歲的韋仁龍則背起書包去了小學讀書。韋仁龍很快就喜歡上了上學。學校離家有點遠,每天大清早,他就往學校趕,到了教室讀了一下書,其他同學才陸續進來。
韋仁龍學習非常主動,吸收能力也很強,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因為家庭的變故,韋仁龍比同齡孩子要成熟、懂事許多。
一有空,他就會幫助老師打掃、維持班級紀律。因此,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每次期末放假,韋仁龍都會捧幾張獎狀回家。
此時,父親的臉上就會樂開了花。叮囑他不要驕傲,鼓勵他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走出鄉村。韋仁龍從小就立志,一定要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噩耗再次降臨
父子倆相依為命,生活按部就班地繼續著,但好景不長。2013年,父親的病再次發作,雖經緊急搶救,仍撒手人寰,留下韋仁龍孤零零的一個人在世上。
因父親本身就無依無靠,周邊已無親戚。繼父唯一的舅舅家裡也有三個孩子,加上雙方也無直接的血緣關係。
因此,沒有人收養韋仁龍,年僅12歲的他無人看顧。接連失去雙親,給韋仁龍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也許是多年艱苦生活的磨鍊,讓他心理變得強大,身處絕境的韋仁龍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他決定不僅要一個人生活下去,還要完成學業,實現父子倆的目標。于是他擦乾了眼淚,振作起來,重新回到了學校。回到學校後,韋仁龍發現已經沒有錢吃飯了。父親走了,卻沒有給他留下一毛錢。家徒四壁,也沒有可換錢的東西。
他沒有向學校求助,而是強忍著飢餓。在其他同學去盛飯時,他就坐在教室裡看書,暫時忘記飢餓帶來的痛苦。餓得實在受不了時,他鼓起勇氣去校外的水果攤,求攤主挑出來的爛水果別扔掉,留給他吃。憑著這些壞水果,韋仁龍堅持了三天。
學校伸來援助之手
同學們把他的情況告訴了老師。校長非常震驚,迅速安排餐廳免費給他提供中餐,同時號召全校師生捐款,即使大家都不富裕,還是很快籌集了1480.5元。
校長也主動擔任了韋仁龍的臨時監護人。能得到學校和同學們的幫助,韋仁龍心裡很是感激。韋仁龍的學習成績很好,同學們有問題向他請教,他都會耐心回答。
放學後,他有時會去成績差的同學家裡面,給他們補習,同學的父母也會留他吃頓晚飯。韋仁龍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強,田裡的農務、家裡的家務他都會做。放假時,他會主動去幫舅公務農,過年、過節時舅公會叫他過去吃點肉。
平時韋仁龍是沒有錢吃肉的,為了補充營養,他經常去小溪裡去抓螃蟹,一不留神就會碰到水蛭,而他卻習以為常
。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