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60億人都在享受太陽的恩澤,對于生存來說,太陽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對于藝術家來說,太陽是他們創作的靈魂,那麼太陽究竟是如何燃燒的?
日本科學家曾經發表研究,說太陽的表面溫度只有26度,讓人感覺實在是天方夜譚,而眾多關于太陽的學說也很難有定論。
一、太陽究竟如何發光發熱?
太陽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一個大火球,其本質是由元素構成的星球,含量最豐富的就是氫元素,太陽的燃燒當然也不是化學燃料,而是來自于核聚變。
從太陽的內部核心的溫度高達1570萬℃,且豐富的氫原子在這種極端高溫下相互碰撞,形成氦原子核,并且釋放巨大能量,這也就是常說的核聚變。
太陽在核聚變的作用下,產生巨大能量,從而散發光和熱,而且這種持續程度令人震驚,感慨大自然的偉大。其實簡單理解就是氫原子核在形成氦原子核的過程中釋放能量。
其實在太陽內部核聚變是一個復雜而精確的過程,在太陽的高溫高壓作用下,內部粒子互相作用,形成質子,進而進行一系列反應,最終將氫轉化為氦。
而氦原子核比氫原子核重,太陽的質量會因此減少,這又牽扯到能量平衡,降低的能量被大量釋放,產生光熱的同時也形成了太陽輻射。
那麼在這個長期釋放能量的過程中,太陽為什麼沒有因此迅速衰減?
二、太陽正值壯年,還能在活50億年
因為太陽內部核聚變的過程又形成了引力,就如同地心引力,會將氫氣聚集在一起,在這一放一吸的過程中,太陽保持了穩定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一持續就是45億年,也就是說太陽已經穩定的燃燒了45億年,有人擔心太陽進入了晚期,會不會將內部的燃料消耗殆盡?
首先,太陽內部的氫含量極其豐富,逐步支撐幾十億年的核聚變,太陽每時每刻發生的物理化都是在將氫轉化為氦,有公開資料顯示,每秒的轉化量在600萬t。
但是還是有人擔心,太陽的壽命還有多長?根據科學家預算,此時的太陽正值壯年,并且還能夠穩定燃燒50億年。
有一種說法是,太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氫元素不斷被轉化成氦, 太陽的整體結構和內部元素構成也在發生變化,太陽的地心在逐漸膨脹,是不是會發生爆炸?
答案是會的。不過還是會在他穩定燃燒后才會發生這種變化,最起碼在51年之內太陽不會發生爆炸或者坍塌。
在這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科學家預測太陽會膨脹成紅巨星,隨著核心的坍塌,最終會變成白矮星,太陽會瞬間熄滅火爐,不再變得熾熱和光芒,變得慘白、冷淡。
三、關于太陽的一些冷知識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太陽的狀況良好,幾十億年別說是太陽,就連地球也會經歷不是怎樣的變化,人類也許會繼續進化,地球的生存狀況誰也無法預知,但太陽卻會依然穩定的照射。
所以在擔心太陽熄滅之前,還是先擔心地球這個家園吧,相比較于太陽,地球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空氣污染、核輻射、人口壓力、自然資源,最起碼這些問題在太陽上是沒有的,卻是地球的致命傷,而很多人類視而不見,這又讓人想起日本的和污染水排海。
這對人來說就是一場慢性自盡,用這種自殘的方式,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地球。
作為和地球朝夕相伴的太陽,很多人對他仍知之甚少,除了太陽的燃燒,很少有人知道,太陽并不是無聲的,科學家曾經通過震動波測量出了太陽的聲音,當然是人類聽不到的低頻聲波。
另外,肉眼看上去太陽是一個完美的球形,但其實太陽是帶有尾巴的,不是你是?在球體外部有長度約100萬英里的延伸。
絕大多時候的太陽溫暖而平靜的,但其實太陽每秒鐘所能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億個核武器的爆炸威力。
太陽也不是完全的通紅型球體,表面也出現黑斑,被稱之為太陽黑子,但這些黑色區域要遠比紅色區域溫度高的多。
關于太陽的知識還有很多,他也是宇宙中獨特的存在,在整個八大星系中,讓地球孕育出生命,創造科學奇跡,同時他充滿了迷霧,讓無數科學家前赴后繼的探索。
人類已經實現了登月,探索了這個距離我們較近的地外天體,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將吸引了一代代人投身天文事業。
但是,因為太陽的高溫讓人類無法靠近,以目前的科技手段也無法讓機器或者宇宙飛船接近,因此對于太陽的探索還存在很多難度,我們期待未來那麼揭開更多關于太陽的神秘面紗。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