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九收到了一位媽媽的求助:
女兒才7歲,就出現了明顯的[乳.房]發育,懷著不安的心去醫院檢查發現,女兒子宮、卵泡也有明顯發育跡象,被確診性早熟,母親納悶,因為她一直很關心女兒的成長,之前聽說只要吃炸雞和豆漿就會導致孩子早熟,所以從沒有給女兒吃過,怎麼還會這樣?
近年來,兒童性早熟的案例愈發增多,很多家長不免焦慮,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又該怎麼辦?帶著這個疑惑我們一起往下看。
據統計,我國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6-18歲)約為0.43%,也就是說有近53萬孩子面臨性早熟,而其中女童發病率為男童的10倍。
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乳.
房]發育、睪丸增大,第二性征過早出現。不過判定過程需專業檢查介入,因為性早熟也分真性和假性,有些看似性早熟的表現可能只是臨時性的。
一般性早熟會伴隨明顯的第二性征,尤其是女孩,[乳.房]會逐漸變大,并能摸到硬結,乳頭及乳暈也開始增長,還有[私.處]會出現陰毛等系列變化,月經過早來潮等。
男孩則比較難早發現,因為早期癥狀只是睪丸增大,生殖器發育并開始長陰毛,明顯一點的可能會長胡須,開始變聲等。
性早熟的兒童一般身高會比同齡人更矮,而且最重要的是會給孩子帶去巨大的心理沖擊,容易導致性格內向、交往障礙等變化。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會認為孩子出現性早熟是因為食用炸雞、豆漿、蜂蜜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九就來辟謠一下。
1、豆漿
很多人說豆制品中有一種叫「大豆異黃酮」的成分,是一種植物[雌☆激☆素],雖然都叫[雌☆激☆素],但和作用于人的[雌☆激☆素]完全不是一個東西,而且含量也非常低,所以豆漿真的冤!
2、反季水果
反季節水果也屬于被催熟瓜果,被人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國家農業部早在2011年就表示過,該產品只作用于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說,此催熟不等于彼催熟,并不能「催熟」孩子。
3、炸雞
網絡曝光了很多炸雞中的雞,是吃催長素激素長大的,所以都長得大小均勻,而實際上雞打激素后不僅不會長胖長大,反而更虛弱。也沒有什麼證據證明炸雞和性早熟有關。但是也不建議給孩子吃太多,畢竟炸雞當中的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吃胖,而且不利于健康。
4、蜂蜜
人們認為蜂蜜中存在一種激素會導致孩子性早熟。但實際上,蜂蜜里只有糖分與水分還有少量花粉,而花粉中的植物[雌☆激☆素]不說劑量夠不上,它也不作用于人體。
事實上并沒有研究表明,有某一種食物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所以家長不要聽風就是雨,合理調節孩子飲食攝入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其實除了飲食,生活中這些被忽視的細節才是性早熟「元兇」:
1、肥胖
之前很多家長認為油炸食品對性早熟的影響很大,但罪魁禍首并不是油脂本身,而是過多攝入導致的肥胖。
《細胞·代謝》雜志就發布過相關研究,研究人員表示,肥胖的孩子大腦中神經酰胺水平會提升,交感神經在它們的控制下,會開始刺激卵巢,導致性早熟。所以肥胖是導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還會引起很多并發癥。
2、開夜燈睡覺
研究發現過度光照會影響人體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又是抑制腺垂體促性腺激素,防止性早熟的重關鍵。
3、盲目進補
家長總會擔心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會不會營養不足,所以瘋狂給孩子準備營養補品,殊不知盲目進補,會導致孩子營養過剩,加上很多食品存在一些激素,很容易誘發性早熟。
除了以上這些生活因素,一些影響到下丘腦—垂體—性腺(睪丸或卵巢)軸系激素分泌的疾病也是有可能導致兒童出現性早熟。
其實比起花錢給孩子進補各種營養,還不如從日常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掌握健康的方法重要。比如:
培養孩子不挑食,一日三餐定時吃飯的習慣,同時保證孩子每餐都能攝入足量的新鮮蔬果,和蛋白質及肉制品,防止攝入過多熱量;
可以給孩子報一下戶外運動課程,讓孩子在運動中成長,既能強身健體又可以釋放孩子多余的體力,更愿意睡覺,專家表示學齡前兒童每天睡眠時間要有12個小時。
孩子的健康成長缺不了父母,但家長們也不用過度焦慮,其實孩子生長自有一套規律和節奏,我們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和健康的引導。
參考資料:[1] 《防范兒童性早熟是家長的必修課》.人民網.2018-06-07.[2] 《【健康】性早熟影響一生!千萬別讓孩子養成這些習慣!》.新華網.2017-04-26.[3] 《引發兒童性早熟的六大原因(圖)》.光明網.2005-05-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