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人民結婚生子,政府除了能提供津貼幫補開銷,另一種方法就是采取更主動的方式,舉辦活動讓單身人士有更多認識對象的機會。
新加坡和韓國就是兩個實際的例子。兩國共同面對的問題非常相似也同樣棘手:除了生育率不太樂觀,單身人士也不少。(要生孩子得先結婚啊~)
根據今年9月發表的人口簡報,新加坡去年出生的寶寶比2021年少了4%,居民整體生育率也降至1.04的歷史新低。
韓國官方年初發布的數據揭露,其生育率創下全球最低,去年僅達0.78。8月份的官方報告則顯示,韓國今年第二季度只有5萬6087名新生兒,同比去年跌6.8%,已經連續91個月下滑。
與此同時,新加坡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中也發現,本地各年齡層的單身者,10年來有增加的跡象。
韓國方面,19歲至34歲年輕人的未婚率,也從2000年的54.5%暴增至2020年的81.5%。
新韓兩國對人民的終身大事「參一腳」,成效究竟如何?從兩地近期的媒體報道來看,回響似乎有些兩極。
新加坡政府在1984年1月成立了社交發展署(簡稱SDU)。由于當時大學畢業的單身女性不斷增加,因此SDU希望通過制造飯局、戶外活動等機會,讓單身者多多認識彼此。
人協社交俱樂部(簡稱SDS)在1985年成立,成為面向非大學生的社交組織。
到了2009年,兩者整合資源合并為社交發展網(簡稱SDN),隸屬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當時約有7萬5000名會員。
雖然歷經了許多變革,但社交發展網的初衷不變:促進單身人士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系技能,以提高國家的結婚率和生育率。
SDN在2012年推出官方網站,為單身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如介紹有哪些社交活動可參與、分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技巧等。
然而,該網站今年11月25日正式停用。過去11年來撮合本地單身男女的艱巨任務,從此畫上句點。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答復媒體詢問時說,SDN網站之所以會走入歷史,是因訪客人數逐年下降、乏人問津。再加上交友應用和社交平台普及,私人紅娘公司也能提供更好的選擇。
盡管SDN網站「功成身退」,但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將繼續與伙伴合作,為單身者提供支持。
幾年前,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講師佘教鐘博士在一篇評論中指出,隨著單身人士增多,許多人都質疑我國政府的社會發展計劃,有沒有取得成效,如果只是在浪費資源,是否該喊停?
雖然不能單憑單身者上升的趨勢,就總結出社交發展署自1984年推出的計劃與活動效果不大,但參與人數滑落,卻是不爭的事實。
獲SDN認證的紅娘公司曾透露,他們舉辦的活動吸引更多男性參與。問題是,并非所有符合參與SDN計劃資格的單身人士,都在善用這個「官方紅娘」的資源。
佘教鐘認為,其中一個癥結或許是,一些單身人士擔心參加相親后,會面對社會污名(social stigma)。
他說:
「一些人覺得訴諸于參與相親活動,會被人覺得自己‘沒人要’或‘不受歡迎’。就這樣,參與SDN活動的單身人士無形中減少了。該計劃促成的結婚人數,也沒有想象中來得多。」
另一邊廂,韓國城南市(Seongnam)的地方政府,最近舉辦了一場大型相親活動。
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單身人士找到戀愛對象,進而扭轉韓國低生育率的頹勢。
城南市今年已舉辦五次大型相親,參與者年齡介于20多至30多歲。
主辦方透露,五場活動下來,460名單身男女中有198人同意和心儀對象交換聯系方式。
據悉,今年城南市有千多人報名了相親活動,但似乎名額有限。一名單身女子說,她報名了三次,才終于獲得名額進入相親會場。
會場的圓桌上擺放著紅酒和巧克力,參與者通過游戲「破冰」,短時間內就開始與周圍的新朋友交流。
有學者直言,要透過舉辦相親活動提高生育率,簡直是無稽之談。
「政府應投入更多資金,制定鼓勵及援助懷孕、分娩和育兒的政策。」
首爾也曾考慮舉辦類似活動,但在面對批評指可能浪費納稅人的錢、無法解決人們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的問題后,計劃唯有暫時擱置。
不過,城南市長申相珍卻認為,宣導對婚姻的正面看法,將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他說,相親活動只是城南市的多項拯救生育率的政策之一。
「低生育率不能單靠一項政策來解決,市政府也有責任,為想結婚的單身人士尋找對象。」
在生育率持續低迷的前提下,政府為鼓勵人民找對象而嘗試各種方法,某程度上來看并非壞事。
然而,如果單身者對于婚姻和生育已存有根深蒂固的想法,官方即便做再多的努力,也很可能未必能見到成效。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