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近國產芯片領域,有了一顆讓全網沸騰的國產芯片,那就是華為麒麟9000S。
按照外媒的拆解分析,這顆芯片從晶體管密度來看,等同于台積電的7nm工藝,可以認為是7nm工藝制程的芯片。
很多人表示,這是華為被打壓4年之后,華為與國產供應鏈的突破之作,意義重大。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要知道一直以來,美國都在盡力將中國芯片鎖死在14nm工藝的,為此還聯手日本、荷蘭一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圍堵。
不曾想我們現在居然有了7nm的芯片,這不是突破是什麼?
不僅如此,這顆芯片的誕生,甚至可以說明,接下來我們能夠生產全球95%的芯片了,基本無懼打壓了。
數據顯示,截止至目前,全球所有的芯片產品中,使用7nm以下工藝的芯片,也就是5nm、3nm的芯片,其份額占比不到5%,約為4.8%左右,7nm及以上工藝占比高達95.2%。
很明顯,只要搞定7nm,理論上就可以生產全球95%的芯片了。
而從當前芯片的芯片種類來看,也只有手機Soc、電腦CPU、GPU這三種,并且還是旗艦產品,使用了5nm及3nm的芯片,其它全部使用7nm及以上的工藝。
事實上,當芯片工藝進入14nm之后,所謂的10nm、7nm、5nm、3nm等,就不再是真正的納米工藝了,而是等效法,即只要在前一代芯片的基礎之上,晶體管密度提升了30%,或性能提升30%,或功耗降30%,哪怕工藝沒什麼變化,也認為是下一代工藝。
舉個例子,原本是14nm的芯片工藝,但通過技術改進,調整了一些工藝后,雖然工藝制程還是14nm,但功耗降低了30%,你說它是什麼工藝?還是14nm麼,當然不是了,于是可以稱之為10nm…… 依此類推。
所以進入7nm后,與5nm、3nm相差并不大,不過份追求極限性能、極限功耗什麼的,7nm并不會比3nm差多少。
所以說,只要搞定了7nm,我們基本上就無懼打壓了,畢竟95%的芯片都能生產了,另外那5%,用7nm工藝來湊合一下,也是沒問題的,差距沒有想象中的大。
唯一要考慮的是,產能有多大,良率有多高,生產設備、生產材料、生產軟件等,有沒有實現獨立自主, 會不會被封鎖死等。
如果這一整套的技術,全部是自主可控的,無懼封鎖,那麼將再也不用擔心芯片禁令了,7nm芯片,對飆3nm芯片,其實差距也是能夠接受的,你覺得呢?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