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黃嘉儀信誓旦旦地挑釁原配、任性懟完父母后,換來的不是與衛明幸福快樂的小日子,而是被、暴、小產。
黃嘉儀為了和衛明在一起,不惜頂著「知三當三」的惡名,瘋了一樣地要嫁給衛明。結婚典禮上,雙方父母吵得不可開交,公婆甚至不顧黃嘉儀的顏面,當眾揭穿了她「2+1」的身份。
就這樣,黃嘉儀仍然不怕被「唾沫星子淹死」,堅持要嫁給衛明。
這是被衛明下了蠱嗎?還是另有隱情?黃嘉儀一個高知,怎麼就沒看透衛明的算計呢?是誰把她推到了衛明的懷里,又是誰讓她一次次地原諒衛明,直到被、家、暴、小產?都是誰?
林雙曾說過:「涼水是泡不開綠 茶的。他不熱乎,人家怎麼可能往他身上貼呢?」
衛明是一個很懂得洞察女性需求的男人。當初,他在學校里追求林雙時就是這樣。先是自導自演,用籃球砸林雙創造偶遇,然后死纏爛打地關懷林雙、照顧林雙,讓林雙逐漸被他的溫柔體貼打動。
這招之所以會有用,是因為衛明一開始就看透了林雙的需求。因為太過優秀,導致男人都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敢主動追求。衛明用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休止地崇拜,讓缺愛的林雙感受到了很高的情緒價值。
所以,才腦子一熱,答應了衛明的求婚。
衛明娶了林雙后,擔心林雙太優秀,追不上她,便用家庭責任困住了林雙。開口閉口都是尊重女性,把林雙捧成一家之主,實則卻和父母一起算計林雙。
對衛明來說,林雙最大的價值首先是家境好、江州戶口,其次是老實顧家,還視金錢而不顧,清高得要命。
所以當林雙提出要工作、要家用,對公婆和他自己的事情也不怎麼上心時,衛明才覺得林雙失去了價值,從而把注意力放到了黃嘉儀的身上。
黃嘉儀從小家境優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不缺物質,也不缺愛。但因父母保護得太好,所以衛明稍微放低點身段、稍微給她點甜頭,黃嘉儀馬上就淪陷了。
首先,衛明看出黃嘉儀特別想證明自己。因為她的父母實在太優秀了,這就顯得她做什麼都是沾了父母的光。為了引起黃嘉儀的注意,衛明先使用了一招「欲擒故縱」。
「我一向反感關系戶,三個月試用期,如果人力考核你沒達標,就請離開。」
衛明故意質疑黃嘉儀的能力,為的就是讓她好好表現,陷入自證。然后再在她被同事質疑時,假麼假事地鼓勵她:
「我不管在別人眼里怎麼看你,在我眼里,你就不是什麼嬌弱的女孩。不是什麼富家千金,而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職業女性。」
咱就是說,這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的套路,衛明不知道玩得有多溜。為了進一步攻陷黃嘉儀,衛明一方面刻意在黃嘉儀面前表現自己的業務能力,一方面又故意制造黃嘉儀感興趣的話題,讓黃嘉儀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衛明也對她情根深種。
衛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不愛任何人,只愛自己。他缺乏道德感和羞恥感,卻有強大的信念感。
而他的這份信念感,則來源于衛明的父母。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
如果一個孩子在精神上無法獨立,且始終和原生家庭綁定在一起。那勢必會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影響下。
如果父母是通情達理的良善之人,孩子自然也會心地純良。如果父母骨子里就是自私自利之輩,那孩子必然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衛明的父母就并非善類,早在衛明和林雙還沒有失婚時,衛明的父母就警告過衛明,「這家里,誰掌握著經濟大權,誰就說話有底氣。」所以攛掇著衛明把好自己的工資,只留一少部分給林雙家用。
真的是防媳婦跟防賊一樣啊!他們根本就沒把林雙當作自家人,白用這麼一個照顧家里大小事務的「老媽子」,還不想發工資。遇到林雙反抗,還會逼逼叨叨地說林雙拿著衛明的錢,卻不知感恩。
仿佛衛明娶的不是媳婦,而是隨意由他們差遣的「小力」。口口聲聲說尊重林雙,把她當作女兒來疼,卻在林雙有一點做得不和他們心意時,擺臉子、耍威風,完全忘了當初是誰為了留在江州,跪舔著求林雙嫁給衛明的。
事實上,衛明的父母之所以能如此地頤指氣使,籌碼不外乎就是錢。
但夫妻過日子,動不動就在錢上算計誰付出的多一些,看似理直氣壯,實則卻自私涼薄,壞在了骨子里。
顯然,衛明繼承了他父母的這份自私與涼薄。于是換了黃嘉儀這個對象后,衛明和他的父母依舊想要故技重施,打算用「錢」和「付出」,來控制住黃嘉儀。
沒想到黃嘉儀從小受寵慣了,她的腦子里也有一套強大的邏輯體系。那就是:我不痛快,誰也別想痛快!
衛明看重黃嘉儀娘家的資本,起初剛結婚的時候,不想得罪黃嘉儀,所以在黃嘉儀與父母之間,他才選擇了黃嘉儀。
可自私自利的衛明父母,看到兒子將自私那一套用到了自己身上,便坐不住了。衛母大鬧:
「我看你就是娶了媳婦,忘了娘!以前那個林雙,雖然和我們不親,但是她從來都把我們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哪像這個什麼黃嘉儀?我怎麼這麼命苦,遇到你這麼個討債的?」
衛明父母的自私是滲透在骨子里的,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得失。根本不愛兒子,更不可能愛兒媳婦。
見衛明青出于藍,他們便搬出父母的架勢,來尋死覓活地打壓、威脅,衛明從小接受父母這樣的熏陶,又怎麼可能會真誠地對待別人呢?
可惜,黃嘉儀沒看透這一點,就剃頭挑子一頭熱地「知三當三」。婚后,又怎麼可能不受罪呢?
黃嘉儀父母反對她找衛明時,黃嘉儀曾哭著控訴過:
「從十二歲起,你們就不再管我。現在你們又跳出來叫我好好聽話,對不起,晚了,我已經長大了。你只在意你的臉面,你在意過我嗎?」
在外人看來,黃嘉儀雖然有富足的物質條件、和愛她的父母,但黃嘉儀的內心卻是十分空虛的。
再加上黃嘉儀的父母從小就對她予取予求,黃嘉儀也學會了用錢擺平一切的那一套,所以從小到大,她根本就沒遇到過什麼糟粕事。
可人往往是在逆境中成長的,而不是在順境中長大的。黃嘉儀二十多年「開掛」的人生經歷,讓她萌生了一種證明自己的沖動。她想要向父母證明、想要向同事證明、想要向全世界證明,她是有能力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的。
于是,她就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遇到了衛明。
衛明圖黃嘉儀什麼,黃嘉儀看不透,但是黃父、黃母卻看得通透。為了及時止損,黃父黃母犯了一個大部分家長都會犯的錯誤,那就是「強烈阻止」。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效應。就說在父母的阻撓和干擾下,愛情反而會更加牢固。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得到的太輕易,就越不會珍惜,越是要翻山越嶺,就越覺得彌足珍貴。
黃父黃母的反對,就對黃嘉儀起了這個作用。
他們一直忙于工作,本就很少關心黃嘉儀的心理健康,讓黃嘉儀在三觀未形成之前,就過早地與父母產生了疏離。
長大后,黃父黃母只想在物質上補償黃嘉儀,缺乏在心靈上與黃嘉儀溝通的機會,不知道她到底需要什麼,也不知道很多東西是物質買不到的。
在身體親近,心理卻遙遠的情況下,這麼一強烈反對,反倒把黃嘉儀推到了衛明的懷里,讓她拋下「禮義廉恥」,下定決心要嫁給衛明。
伏爾泰曾說過:「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因為人性擅長趨利避害,誰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誰都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天使」,不想給自己背上一個「害人」的罪名。
但不承認,就代表不存在嗎?
在《好事成雙》中,將黃嘉儀逼到被家暴、小產這一步的,除了衛明、衛明父母、黃嘉儀父母,還有林雙和江喜,以及公司里的那群好事的同事們。
林雙是為了自由,江喜是為了報復,同事們是為了八卦,他們各有各的理由,卻都在無形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還有黃嘉儀自己。要不是她「知三當三」,毫無底線,也不會落得個這樣的結局。
或許有人會說,黃嘉儀這是「自作自受」、這是「活該」!
原因是黃嘉儀自甘墮落,去做了別人的「2+1」。
但,如果黃嘉儀遇到衛明時,衛明未婚,她的結局就會好嗎?
也不會吧!
遇到了一個心口不一的「渣渣」,和一個自私自利的公婆,黃嘉儀的命運也會和林雙一樣吧?被榨干,然后被拋棄。
雖然不同情「知三當三」的人,但是我更討厭那些「又當又立」的男人。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愿意相信,愛情和婚姻都是美好的。但前提是,你得選對了人,選對了家庭。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