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傲,來自新西蘭,老婆是俄羅斯的,我們因中國結緣,結婚證都是中國的,兒子也出生在中國。
18歲第一次來中國時,覺得這個國家太不可思議了。
出行很方便,公交車5分鐘就有一趟;差不多每人一部手機,還能打電話聊天一兩個小時;點一杯咖啡后,就能在咖啡館坐一下午......
中國人很熱情,我好幾次坐出租車,司機大哥都不要錢,我硬要給,他們還很生氣。
由于第一次來中國的經歷太好,我大學讀了漢語專業,畢業後來中國讀研,還在中國成家立業,生活了13年。
等回新西蘭后,突然覺得不適應了。
(全家福)
1985年,我出生在新西蘭一個多文化家庭,父親這邊的長輩是波蘭人,母親這邊是新西蘭人。我上面有個姐姐,下面還有弟弟、妹妹。
生活在新西蘭,從小受一些媒體的影響,對亞洲國家有偏見,窮、不民主、臟亂差、素質也不好。
但有句話叫,不要從別人的嘴里去了解這個世界。而我受原生家庭影響,對其他民族文化很感興趣,尤其是東方文化。
上中學時,還報名學了空手道、柔道,當時我有強烈的愿望--去亞洲。
2004年,高中畢業后,我沒有直接讀大學,而是選擇休學一年去國外打工旅游。這在新西蘭很常見,多長見識才能更好地選擇專業和就業方向。
(我的家鄉)
當時我在印尼巴厘島參加一個志愿者項目,還考了對外英語教學的資格證,在印尼、東帝汶的孤兒院教英語。
某天無意中上網時發現,很多中國學校招聘外教老師,待遇還非常好。簡歷發過去后,收到很多邀約,我選擇四川綿陽的一所學校,通過電話面試后,就到了中國。
當時我一句中文都不會說,但年輕時意氣風發,什麼都不怕。
來到四川后,真是驚呆了。我出生的地方人口不到5萬,而綿陽一個區都不止5萬人。
高樓林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人哪里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不飽穿不暖的樣子,明明過得很幸福,根本不是某些媒體說的那樣不堪。
(帶費翔去澳洲巡演)
這里生活方便,隨處可見餐館、銀行、醫院,不管去哪,公交車5分鐘左右就有一趟。但在新西蘭,哪怕是首都惠靈頓,一個小時只有3趟公交車,讓人等得心煩氣躁。
不過,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中國人幾乎人手一個手機,沒有十萬火急的事,也要打電話聊天,有的甚至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
要知道當時在新西蘭話費很高,有手機的人很少,大家有急事才打電話,而且從不廢話,三兩句說完就掛了。
在中國的日子過得很舒服,我開始學中文,同事也會教我,工作和生活一點都不影響。
中國人非常好客,好幾次我打車,司機大哥很開心拉到外國人,到站后還不收我的錢,推來攘去他都生氣了。
(在中國參加柔術比賽)
不過我覺得自己薪水不錯,他們很辛苦,我不能占便宜,下車一瞬間把錢又扔進車里。
我晚上加班后,一個人會去學校旁邊的小餐館吃飯,經常有其他客人會邀請我過去跟他們一起吃;我還能點一杯40塊的咖啡,在咖啡館里坐一下午,而在新西蘭,這是不可能的。
我特別喜歡中國美食,其實在新西蘭也有中餐館,不過都是粵菜,很甜,我吃不慣。而來四川教書后,我成了吃貨,公寓樓下有家館子,我每天都會去吃他們家的包子和泡菜。
來吃了中國的美食之后,我覺得西餐叫填飽肚子,吃中餐才是享受美食。
(海里沖浪)
中國不止有美食,還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很多老外第一次來中國,對稱呼都非常頭疼,我也一樣。
一般西方文化不管叫誰,都直接說XX女士或先生,但中國不一樣,要帶上職業,王老師、劉經理、張主任這樣,而且對上、對下都有不同的稱呼。
更讓人迷糊的是,中國文化里,男方女方各自的親戚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姨奶奶、姑奶奶、舅奶奶等,在英文里都沒有對應的詞,一般同輩分的都是用一個詞概括。
在中國半年工作結束,我決定大學讀漢語專業,以后爭取來中國留學、工作。
第一節課上,漢語老師告訴我們中國漢辦提供有獎學金,如果成績好,可以免費去中國留學。
(在人大讀研的時候)
當時老師還讓一個去過中國,講一口流利漢語的同學,來跟我們分享在中國的見聞。
聽完老師的介紹和同學的分享,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學。班上的同學很多都在渾水摸魚,但我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所以一直學得很認真。
學語言最好的方法是多說多用,最好找來自母語國家的人對話。我在學校找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每周兩次相互交流,我教他英語,他教我漢語。
2006年時,漢辦給一些高校提供到中國學語言的名額,我報名參加,最后去北京語言大學讀了6個星期。
那6個星期全中文上課,而且日常交流都需要中文,所以我的口語水平突飛猛進,給我那個練口語的伙伴打電話,他都不相信跟他通話的是我。
(在中國賣飛機時)
2009年,我拿到中國人民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來讀研,是班里唯一的外國人。
一開始學得很痛苦,一頁資料,別人半小時就看完了,而我需要花3天的時間去查專業名字,了解資料背景,再寫作業。
有時候看著課本上的內容,每一個漢字都認識,但組合起來不知道什麼意思。
中國有句古話,勤能補拙。為了跟上課程進度,我每天6點起床看書、寫作,晚上12點睡,差不多跟中國高中生一樣的作息。
搞笑的是,第二學期時,有個老師來問我是否跟得上進度,他以前一直以為我是少數民族,那時才知道我是外國人。
不過,我當時已經適應了,除了手寫中文很難,好在考試基本上是機考,我都過關了。
(和妻子在節目里相識)
來中國除了學歷的提升,我也收獲了美滿的愛情。
留學的時候遇到了女朋友,也是我現在的妻子。她來自俄羅斯,在中國政法大學讀本科,我當時受朋友的邀請參加香港一檔中文節目,她也是嘉賓之一,我們就認識了。
波蘭文化和俄羅斯文化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受祖輩影響,會說點波蘭語,我們溝通交流起來也比較順暢,後來就在一起了。
她本科畢業之后去澳大利亞讀研,而我研究生畢業后,順利入職中國一家大型國企航空公司,我們開始了異地戀。
在新西蘭,經濟規模不大,人口也就500萬,工作朝九晚五,就算有急事,也是準點下班,第二天再說。
而在中國工作效率很高,大家責任心也很強。我在中國工作一年,能接觸到的工作項目和工作量,相當于在新西蘭的5倍。
(參加活動)
我們公司旗下有個分公司銷售二手飛機,也跟新西蘭一家飛機廠商有合作,為了能更好與客戶交流,公司派我去賣飛機。
做買賣免不了應酬,而我剛工作時,不太懂中國的酒桌禮儀,還鬧出過笑話。
有次公司老總安排我們和大客戶聚餐,老總跟客戶喝完酒后,轉頭對我說「李傲,Z總經驗豐富,你要多跟他學習。」
雖然是外國人,也知道領導是讓我去敬酒。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局促不安,不知道怎麼辦。鬼使神差的,我坐著端起杯子,說了句「身體健康」后,喝了一口不到半杯的酒。
頓時感覺大客戶不高興,身邊同事臉色也不對勁,氣氛突然安靜了。
第二天經同事提醒,我才知道自己犯忌諱了,好在大客戶也沒跟我一個老外計較,還是跟我們簽了大單。
(我們的結婚證)
一來二去之后,我熟悉了中國的飯桌文化,再也沒有發生過這麼尷尬的事。
女友讀研回中國工作,我們都是對待感情很慎重的人,也很保守,覺得既然遇到兩情相悅的,那就廝守終生。
一年后,我們打算結婚。
考慮到我們親人都在新西蘭和俄羅斯,來中國的簽證不好辦理,就選擇在泰國舉行婚禮,但結婚證是中國的。
2016年兒子在深圳出生,妻子全職帶娃,而我工作多年,也從普通職工走上了管理崗位,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兒子一歲多時,我辭職創業,不過一年半后覺得還是在公司上班更能鍛煉人。
2018年,我成功應聘上一家新西蘭酒品牌的亞洲銷售經理,主要負責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地區開拓新市場,以及管理各區的經銷商。
(兒子在深圳出生)
當時我要經常出差,在中國各個城市和新西蘭來回飛,比較疲憊。妻子建議我們去俄羅斯,她所在的城市有航班直達中國城市。
如果我們在俄羅斯買房子也比較方便,畢竟作為外國人,想要在中國安家落戶挺不容易的。
就這樣,兒子2歲的時候我們回到俄羅斯,一開始日子過得不錯,沒想到2020年疫情爆發。
當時妻子懷著女兒,也快要生產了,新西蘭大使館一直打電話,讓我趕緊回去,否則要封城了。
我當時根本走不開,妻子的情況上不了飛機,我們只能繼續留在俄羅斯。
疫情之下,大家日子都不好過,而我因為自身優勢,還有點收入。有的新西蘭商人在中國有業務,為了縮減成本,也不想找全職的員工。
(我的兩個寶貝)
而我本就是新西蘭人,在中國多年,就給他們提供面向中國市場的商品銷售服務。
每次我都跟新西蘭商人說,你們想要在中國賣出商品,一定不要按照自己以前的思維模式,否則沒人愿意跟你做生意。
別簡單粗暴把商品介紹和價格翻譯過來,需要用中國人熟悉的文字。而且做成生意之前,對中國客戶提出的問題,不管是否與產品有關,都要認真對待。
最重要的是,跟中國客戶談生意,就不要想著用新西蘭的作息,最好做到秒回信息,否則生意早被別人搶走了。
2022年,疫情結束之后,我入職了一家貿易公司,做銷售蜂蜜的生意,妻兒也跟著我回到新西蘭,現在的工作也需要經常到中國出差。
(我們在俄羅斯的時候)
在中國多年,突然回到新西蘭居住,反而覺得不適應。
我們住的地方比較偏遠,有時候會有偷搶的事情發生,女人晚上都不會單獨外出。而在中國,不管什麼時候出去,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以前習慣了中國人過節時的熱鬧,回到新西蘭后,外婆過80歲生日,大家自顧自吃飯,如果陌生人來,一點都看不出有老人過生日。要是在中國,大家都會輪流去給長輩敬酒送祝福,客人都圍著老人聊天。
在中國,男女雙方的父母都可能幫忙帶孩子,年輕人好奔事業,不過在新西蘭不一樣,都得靠自己。
我父親過世,母親全職上班,就算退休了,她也想過自己的日子,不愿意跟我們摻和。
所以妻子還是全職帶娃,接送兒子上學,照顧女兒。我也不是大男子主義,根據家庭情況做出最好的決定。
(兒子上小學了)
兒子雖然2歲就離開中國,但他會一點簡單的漢語。以前在深圳時,我每天都會帶他去兒童公園玩。
現在兒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新西蘭的教學內容遠比不上中國,尤其是數學,小學階段基本上以玩為主。
為了能讓孩子以后到中國讀書時跟得上進度,我和妻子想辦法多給他們創造條件。
我在社交平台請網友推薦中文兒童繪本,很多生活在新西蘭的華人都伸以援手,有的直接贈送我們書籍。妻子在家的時候,就教孩子們學漢語、數學等。
(期待和家人以后到中國定居)
我們現在最大的希望是有機會能到中國定居,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我們的工作,在中國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希望孩子以后會中文、英文和俄語,中國市場很大,等孩子走入社會,有語言優勢,更有競爭力。
回想過去,18歲到中國教英語,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大學畢業后,在中國讀研、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13年,中國是我人生最美好年華的見證者。
也期待著此后有一天,我們一家能在中國定居。在溫暖的家里,三餐四季,家人閑坐,便是人間最好的光景!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