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從小就被大人教育:做人一定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定要處處為他人著想,要樂于助人,才能養成良好的品格。
可是很少有父母教育孩子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善意不被對方所揮霍,正因為缺少了這一課,所以在社會上,很多善良的人被索求無度,反而成了一個可憐人。
對一個人的好,能決定人際關系的溫度。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一個人表現出來的善意會打破最初的隔閡,讓自己盡快融入這個環境中。
但是如果自己無法分辨對方的人品,或者是無條件地對這個人好,沒有分寸,那麼人貪婪的本性就會暴露出來。
《奇葩說》編劇柏邦尼說:「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一個人對他人無底線的好,他會覺得理所應當,甚至他的要求會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當自己無法再像之前那樣付出的時候,他也會暴露出自己最現實的一面。
古人云:「升米恩,斗米仇」,若是一味的不求任何回報的給予,那麼遇到人品不佳的小人,只會揮霍你的善良,不懂得感恩,所謂的善事也就毫無意義了。
02、對一個人太好,自身的價值會降低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過一句話:「通往地獄的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
大衣哥朱之文,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星光大道上一展歌喉,從此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可是,他沒有一點明星的架子和派頭,比賽結束之后他還是回到村里,本本分分地當一個農民,低調做人,從不炫耀自己。
而這個時候,全村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座金山,每個人都想打他的主意。不管是娶媳婦兒還是修房子,胡亂找個借口都去找他借錢,甚至借錢的人都排著隊,夸張至極。
朱之文借出去很多錢,也打過很多借條,可是,沒有一個人主動還錢,而且還滿不在乎地說:「他有的是錢,這點小錢他根本不在乎。」
看到鄉親們如此,朱之文非常寒心,也不再往外借錢,可這時候,親戚拿磚頭砸他家玻璃,村民起哄讓他家一天消停日子都過不了……
朱之文為村里修路,翻修幼兒園,買健身器材,還解決了灌溉用電問題,可是,所有人還都在罵他忘恩負義。
每天都會有人闖進他家里,拍他的視訊,然后拿去網上炒作,賺錢牟取利益,甚至有人踹開他家大門,就想看看朱之文……
沒有人念過他的好,也沒有人尊重過他,更沒有人對他的善意,表示出一絲絲感恩。
善良,不能失了尺度,一味的善良,反而會被人倒打一耙。過河拆橋,把人性最丑惡的一面。
太過善良,就是助紂為虐,就是助長不正之風。在善良的同時,也必須有原則、有底線,有自己的鋒芒。
03、對一個人太好,會讓人理所當然
三毛曾經說過她的一個親身經歷:24歲的時候,她獨自去西班牙留學,父母叮囑她,到了那里不要惹事,能忍則忍,要和身邊的人搞好關系。
她也聽從了父母的話,在女生宿舍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幫助室友們打水、打掃房間、整理床鋪,自己的衣柜也拿出來共享。
可是,時間久了,沒有人拿她當回事兒,而且把「使喚」她,當成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哪天她沒有幫助室友,反而會引起室友的埋怨。
沒有人尊重她,反而會在她的床鋪上喝酒打鬧,這讓她忍無可忍,最終選擇奮起反抗。
她不再做自己份外的事情,而且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她們不許怎樣,自己以后也不會義務勞動。
這樣一來,反而沒有人再欺負她,也沒有人再對她指手畫腳,她享受到了久違的平等待遇,也找回了自己應該受到的那份尊重。
對一個人太好,他會覺得你的付出理所當然。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高尚的品格,你投之以桃,他會報之以李。
如果不的付出,得不到任何的回報,很有可能,會養虎為患,會把身邊的人,慣成不知道感恩的一個群體。
所以做人可以善良,但是要看對方值不值得,看清對方的人品,然后再權衡利弊,找到一個最妥善的方式,讓彼此的相處更加舒服。
04、不管什麼時候,對他人的好,要適可而止
如果兩個人的感情,需要一個人費盡心力去經營,去付出,那麼這種感情,就會像蹺蹺板,一個高高在上,一個永遠在低等的一方。
兩個人不能平等相處,而這段關系,也不會維持得太長久。
對一個人好,不管這個人是朋友,是愛人,還是孩子,都不能過度地去付出。在善良的同時,要知道怎麼保護自己。
與人為善,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但是濫用善意,不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好的影響,有時候還會讓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對朋友太好,這段感情慢慢的就會變得不再純粹,你對他好,他才接近你,如果你對他不好,他會立刻離你而去。
其實,適可而止的對一個人好,有利于感情的發展。
在一段愛情中,用全心全意的付出很難換來對方的愛意和呵護,當你心灰意冷的時候,對方也會開始抱怨,甚至離開。
父母若是太寵溺孩子,讓他養成了習慣,他要的父母全部都給予,當他的心越來越大的時候,當他要的父母給不了的時候,愛就變成了恨。
05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定律,彼此都需要付出,如此情誼才能長久。
陳果教授曾經說過:你的善良,應該略帶一點鋒芒。
不管和誰交往,都應該先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對方的為人,先思考一下對方值不值得自己對他好。
善意若是被濫用,被辜負,那麼也就失去了它最寶貴的價值,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善意給予更值得的人。
在一段關系中,一定要思考彼此的位置。不能因為自己被需要,就埋頭付出,也不能因為自卑,所以總是用仰望的姿態和他人相處。
與人交往,都不能讓一方一直處在付出的狀態,要教會對方如何去愛,如何對自己好,才能讓這段關系穩定和諧地發展下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