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兩位名士,一個是蜀漢的丞相諸葛孔明,一個是魏國的權臣司馬懿。他們都是博學多才,善于謀略,為各自的國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然而,他們的人生軌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起點和終點。諸葛孔明出身寒微,卻能得到劉備的重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司馬懿出身世族,卻不愿出仕曹操,最終被曹操強行辟為文學掾,從此步入了權力的旋渦,最后篡奪了曹魏的江山,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那麼,司馬懿是如何從一個不愿做官的隱士,變成了一個掌握天下的霸主的呢?他在曹操眼皮底下,如何躲過了這位奸雄的殺手锏呢?這其中,有一個人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就是司馬懿的老師,也是他的摯友,胡昭。
司馬懿原本是一個不愿涉足朝廷的隱士,他的志向是「韜光養晦,以待天下之清明」。他的老師胡昭,也不肯做官,他的理想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不為千金買名」。
他們兩人相識于崤山,胡昭曾經從周生手中救下了少年司馬懿,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胡昭對司馬懿言傳身教,教他讀書學習,培養他的才華和氣度。
司馬懿也對胡昭十分敬重和感激,常常向他請教和匯報。他們兩人的關系,可以說是「師道尊嚴,友誼長存」。
然而,天下大亂,英雄輩出,司馬懿的才華終究沒有逃過曹操的眼睛。曹操是一個雄才大略,善于識人用人的奸雄,他曾經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對司馬懿既有欣賞和信任,也有猜忌和防備。他曾經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讓他隨軍出征,考察他的能力和忠誠。
他又曾經派人暗中監視司馬懿的行動,試圖找出他的不軌之處。他還曾經故意讓司馬懿和胡昭相見,觀察他們的反應,判斷他們的心意。司馬懿在曹操眼皮底下,如何應對這些考驗和危機呢?他又是如何得到曹操的認可和重用呢?這就要從他的第一次出征說起了。
司馬懿的第一次出征,是在曹操攻打張魯的漢中之戰。他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為曹操所贊賞。他不僅能夠制定合理的作戰計劃,還能夠靈活應對敵人的變化,以及處理軍中的紛爭。
他還能夠利用張魯的部下楊松的內奸,促成了張魯的投降,為曹操奪取了漢中的關鍵。曹操對司馬懿十分滿意,賜給他金銀財物,升他為尚書,讓他參與軍國大事。司馬懿從此開始了他的輝煌的軍事政治生涯。
胡昭則沒有隨司馬懿出仕曹操,而是選擇了隱居生活。他在崤山建立了一座草廬,以耕讀為樂,不問世事。他雖然不再與司馬懿相見,但是仍然關心他的安危和前途。他經常給司馬懿寫信,提醒他要謹慎行事,不要惹起曹操的嫉妒和懷疑。
他還告訴司馬懿,天下大勢已定,曹操必然不能統一中國,而是會分裂為三國。他勸司馬懿要保持中立,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以待時機成熟。司馬懿雖然不完全贊同胡昭的看法,但是仍然尊重他的意見,按照他的建議,謹言慎行,不過分張揚自己的才華和野心。
司馬懿在曹操麾下,屢立戰功,受到曹操的重用和信任。然而,他也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挑戰和威脅。外部的挑戰,是來自蜀漢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司馬懿的勁敵,也是他的敬佩者。他們兩人在戰場上,多次斗智斗勇,你來我往,不分勝負。他們在五丈原之戰中,更是展現了他們的超凡的智慧和氣魄。諸葛亮以火攻為主,司馬懿以水攻為輔,兩軍相持不下,最后以平局告終。
司馬懿在這次戰爭中,不僅挫敗了諸葛亮的北伐之志,還贏得了曹操的贊譽和賞賜。
內部的威脅,是來自曹操的嫡長子曹丕和曹操的侄子曹爽。
曹丕是曹操的繼承人,他對司馬懿有所忌憚,時常刁難和排擠他。曹爽是曹操的愛將,他對司馬懿有所嫉妒,時常挑撥和誹謗他。司馬懿在這些人的陰謀下,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呢?他又是如何應對曹操的死亡和曹魏的更迭呢?這就要從他的第二次政變說起了。
司馬懿的第二次政變,是在曹操死后,曹魏的更迭之際。曹操死后,他的嫡長子曹丕繼承了他的爵位和軍隊,迫使漢獻帝禪讓,建立了曹魏王朝。曹丕對司馬懿十分忌憚,想要除掉他,但是又不敢明目張膽。
他曾經派人刺殺司馬懿,但是被司馬懿識破并反殺。他又曾經想要降低司馬懿的職位,但是被司馬懿拒絕并辭官。
他還曾經想要誣陷司馬懿的罪名,但是被司馬懿辯駁并揭露。
司馬懿在曹丕的打壓下,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強和自信。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自己的勢力和聲望,為日后的奪權做好了準備。
胡昭則在曹魏的更迭中,沒有任何的干預和參與。他仍然隱居在崤山,不問朝政,不與世爭。他雖然不再與司馬懿通信,但是仍然關注他的動向和命運。
他知道司馬懿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隱士,而是一個有著野心和抱負的權臣。他也知道司馬懿已經不是曹操的臣子,而是曹魏的敵人。
他對司馬懿的未來,既有期待,也有擔憂。他在臨終之前,給司馬懿寫了一封遺書,告訴他自己的心愿和忠告。他希望司馬懿能夠成為一個明君,而不是一個暴君。他勸司馬懿要以德治國,而不是以力壓民。
他還告訴司馬懿,天下大勢已經變了,曹魏必然不能維持,而是會被司馬氏取代。他希望司馬懿能夠順應天意,而不是逆天而行。司馬懿收到了胡昭的遺書,感動不已,也深受觸動。他對胡昭的敬愛和懷念,從未改變。
司馬懿在曹丕死后,又經歷了曹叡和曹芳兩代皇帝,他的地位和權力不斷增長,他的功績和威望不斷擴大。他在曹魏的內部,消滅了曹爽等一系列的政敵和競爭者,掌握了朝廷的實權。他在曹魏的外部,抵擋了諸葛亮等一系列的敵人和挑戰者,保衛了國家的安全。他在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殺死了曹魏的權臣曹爽,奪取了曹魏的江山,為司馬氏的專制統治奠定了基礎。
他在251年,去世之前,將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他的兒子們繼承了他的遺志和野心,繼續了他的事業和計劃。他們在265年,迫使曹魏的最后一個皇帝曹奐禪讓,建立了晉朝王朝。司馬懿從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象征,他的名字和形象,被后人傳頌和評價,有贊有彈,有褒有貶。
胡昭和司馬懿,他們的友誼,跨越了時空和國界,持續了半個世紀。他們的人生,也是三國時期的一個縮影,反映了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的風云變幻。他們的影響,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影響了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他們的故事,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經典的題材,被后人創作和演繹,成為了不朽的傳奇。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