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避免不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江湖,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江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爭斗、是非、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
幻想現實是一個烏托邦,這是無法實現的夢。我們改變不了現實,就只能改變自己,接受現實。不僅大人如此,小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欺負你的孩子,要告訴孩子,以下5種手段很重要。
1、立威。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一句千古名言:「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
只要是人,就會有「畏威而不懷德」的心態。意思是,敬畏威嚴,而不心懷德行。哪怕你是君子,用德行感動他,他反而會把你的善良,當成是軟弱。
出門在外,做人要有一定的「威嚴」。別人看到你,感知到你的威嚴,就不敢侵犯你。這,就是心理層面的震懾。
不少父母都教育孩子,要老實、和善一點。這種觀念沒有錯。問題是,缺乏威嚴的老實、和善,就是別人眼中的「綿羊本性」。
其實很好理解。你看到有威嚴的同事、領導,你敢說他們一句閑話嗎?基本都不敢。人同此心,你不敢,別人自然也不敢。立威,是避免被侵犯的關鍵。
2、綿里藏針。
有名人說過:人生在世,既要有菩薩的心腸,也要有金剛的手腕。
老實人,一般都具備菩薩的心腸,可他們偏偏缺乏金剛的手腕。沒有金剛手腕的菩薩心腸,有可能,就是被人蹬鼻子上臉的原因之一。
佛家,不是強調慈悲的嗎,為什麼還要有兇神惡煞的金剛來護法呢?對待君子,自然需要慈悲。可對待小人、奸人,不就需要殺伐果斷了嗎?
表面上,可以柔和一點,沒啥問題,可背地里,還是要硬氣、尖銳一點。 所謂「綿里藏針」就是這個道理。
別人看到你就跟棉花一樣,一拳打了過來,你不僅接住了,還綿里藏針,刺痛了他,讓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那他未來就不敢對你有非分之想。
3、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別人不侵犯我們,那我們與之保持距離,和諧相處就好。一旦別人心存不軌,侵犯了我們,那我們就不能跟他們客氣了,及時反擊很重要。
之所以不能客氣,就是為了避免別人得寸進尺。這一步,你退讓了,別人會認為你毫無底氣,反而會步步緊逼,那你的退讓,將會成為悲劇的開始。
要知道,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該打的那一拳,始終要打出去。總是藏著掖著,猶豫不決,過分婦人之仁,免不了要吃大虧。
人,始終是「欺軟怕硬」的生物,專門拿捏軟柿子,而不敢拿捏硬石頭。根據欺軟怕硬的人性,去調整自己的做人策略,才是為人處世的王道。
4、少合群,井水不犯河水。
無數老師、家長,都會教育小孩子,要懂得合群,跟同學們一起玩。不合群,就特別容易成為異類。
這個觀點,看似沒問題,實際上是很有問題的。首先,你的孩子合群了,可別人的孩子,會不會接受你的孩子合群?
其次,大家的三觀都不一樣,你讓你的孩子加入到別人的圈子當中,豈不是會產生觀念上的沖突。井水犯了河水,早晚要出事。
老師為了好管理,不會跟孩子說任何的真相。而身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白,凡事不能指望別人,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教育。
盡量跟孩子說,實在三觀不同,就不要過分合群了。 一來,不要跟別人產生觀念的沖突;二來,不要跟別人鬧矛盾;三來,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各相安好。
5、當機立斷,及時止損。
不論是小孩子的欺凌,還是成年人的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之分。要麼一次都沒有,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無數次。
上文談到「立威」,就是為了從一開始,就避免欺凌的事兒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可如果不幸,第一次被人欺負了,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當機立斷,及時止損,有本事的,就自己打回去,沒本事的,就告訴家長來解決。第一次止住了,第二次才不會發生。
有的孩子不懂這個道理,第一次被人欺負了,還藏著掖著,不敢跟家長說,那家長不知道,也就無法幫助他們。結果,就會被人欺負無數次,甚至影響到小命的安危。
現在的教育,都在培養溫順的「綿羊」,讓好人更軟弱,讓壞人更猖狂,所以老實的孩子,就會缺乏當機立斷、及時止損的勇氣。這,未免就不是欺凌多發的原因。
文/舒山有鹿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