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國慶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假期「余額」不足,想先問問大家:這個雙節小長假,有沒有帶孩子出去旅行呢?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會趁著放假的空檔,帶著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孩子看一看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能夠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不過話說回來,國慶小長假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用「人、從、眾」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就像很多網友說的那樣:帶孩子出門一趟,啥也沒看著不說,鞋子還被踩掉了好幾次,回到家里除了疲憊,還是疲憊。
尤其是帶著低齡孩子出門旅行,家長就像是一部不能黑屏、不能關機的超長待機電話,走到哪兒都得以孩子為重,哭了得哄,累了得抱。孩子玩的不亦樂乎,但反觀家長,早都筋疲力盡、渾身酸痛了。
其實,在我看來,假期旅行有利有弊,不過只要能夠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情況下,帶孩子出去逛一逛,也讓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身心,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假期越來越少,孩子卻還沉浸在旅行的「瘋玩」、「吃喝」、「作息不規律」中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收心」,回到正常規律的生活和學習中呢?
其實,假期旅行,并不是說把孩子帶回家那一刻就徹底結束了,而是在回家后,家長還要做3件事情,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收心,還能讓這次的旅行更有意義和價值,大家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哦。
當旅行結束后,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午后或者夜晚,和孩子一起對這次旅行來一次深入的分享和總結。
在旅行當中,不管是見到的人,看到的風景,以及聽到的故事,都可以作為分享的素材,對于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和家長一起,寫一篇旅行日記或者作文,用文字留下這些美好的畫面和篇章。
通過這些,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記憶力,還能鍛煉孩子的寫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一些旅行后的親子手工。
比如說,可以跟孩子一起動手做旅行剪貼簿,把旅行中的一些照片、故事,記錄在旅行簿上,寫上一些趣事或者心情感悟之類的。
或者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份旅行地圖,就是找出一張地圖,在上面和孩子一起標記都去過哪些地方,用繩子把去過的地方串聯在一起,不但有意義,而且很浪漫。
通過做這些,可以讓孩子能夠從旅行的喧鬧當中,慢慢平靜下來的同時,
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以及鍛煉動手能力,為孩子重新步入學習狀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不單單是孩子,家長在經歷過一個小長假的旅行和長途奔波后,心情也勢必難掩激動,久久不能平復。
但是考慮到要為孩子提供榜樣作用,家長還是需要以身作則,做孩子收心教育上的先行者。
如果家長能夠在回到家后,不再松散,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里,孩子也能夠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更快的進入角色。
而一般情況下,家長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為孩子做好榜樣作用。
首先,就是作息方面,因為假期旅行,很難保證作息的正常和規律,那麼在回到家后,就不要再帶著孩子熬夜或者瘋玩了,而是應該幫助孩子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
在孩子準備睡覺前,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否則很容易促進孩子大腦的興奮狀態,不利于孩子回歸正常的睡眠作息。
其次,放假旅行,會讓孩子處于一種極度放松的狀態中,那麼等到假期結束,孩子很難從心理上迅速適應學習環境和正常生活。
那麼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應該逐漸減少孩子的娛樂時間和次數,同時小量的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讓孩子能夠從假期的喧囂中慢慢過渡過來。
對于孩子來說,假期與上學之間,其實最難熬的就是心理。
由于假期生活相對自由、輕松,再加上旅行的興奮,很多孩子很容易對重新上學產生排斥和抵觸情緒。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的心理逐漸從「放假」、「旅行」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呢?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孩子調節。
第一,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旅行回到家后,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學習、工作」計劃,在探討過程中,完成旅行和學習的頻道轉化。
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的把學習計劃制定的詳細、具體一些,比如說接下來要讀哪些書籍,要完成哪些作業、家長該如何配合,以及家長自身需要完成哪些工作等等,通過這些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過后的失落心理。
第二,盡可能多的把孩子拉回校園生活的回憶中。
家長在和孩子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可以多進行一些情感方面的溝通,比如說旅行后的一些感受、旅行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等等,
在交流過程中,發掘一些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比如說,在旅行中看到一個小男孩,特別像校園里的某位同學,家長就可以通過這一點,把孩子拉回校園生活的回憶中,從而給孩子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對校園生活有一定的回味和正視,從而可以更好的從旅行向校園生活中過渡。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在旅行結束后,心理上都會出現一系列的失落感。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旅行中,不管是異樣的風景,還是新鮮的事物,都會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刺激。
而這些刺激,會促進神經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從而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興奮,但是再美好的事物,都會有落幕的時刻,那麼悵然若失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
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家長在做好自我調節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好相應的心理調節,讓他們也能夠從繁華和熱鬧當中,盡快的脫離出來,為重新回歸校園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礎和生活狀態。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